放到馬上,一直跟在尉遲敬德后面。
另外一邊的薛萬淑,個人勇武,沒有那么突出,不過他也并不太倚仗個人勇武,一直和屬下協同作戰。
薛延陀與突厥騎兵,實力都是差不多的,不過這五千騎兵,屬于挑選出來的精銳,更何況裝備進行了更新,因此五千對一萬,反而占了上風。
阿史那、步利設這段時間,出師不利,連續幾個任務,都沒做好,急于證明自己,因此見到這種情況,心里一下就急了,提著一把障刀,看了一眼薛萬淑的旗幟,殺了過來。
薛萬淑雖然不以勇武出眾,那也是相對而言,家里七個兄弟,也只有薛萬均,薛萬徹,比他厲害而已;薛家本身就是武將世家,很少有純粹的文人,薛世雄又是大將軍,對于幾個兒子,武藝要求很高,薛萬淑差也只是差在資質上面。
先天不足,這個是沒有太多辦法,不過作為哥哥,薛萬淑一向非常努力,因此他的馬槊,用得四平八穩,雖然不出彩,但是也沒有多少破綻。
阿史那、步利設急于求成,遇到這種四平八穩的人,就是一個悲傷的故事,數十招后,心頭憋著那口氣泄了,露出疲態,被薛萬淑抓住機會,一馬槊,刺中咽喉。
非常淡定,也沒有花招,就那么向前一刺,習慣了薛萬淑速度的阿史那、步利設,沒有想到突然變快了許多,措不及防,隨后捂著咽喉,倒下戰馬,不甘的閉上了眼睛。
將領身邊都有旗手,作用主要是指揮士卒,也是讓士卒有個目標,方向,當然如果旗幟倒了,對士氣影響也很大,因此在原來世界唐初之后,就很少有將領身先士卒,帶頭沖鋒,尤其是宋,重文輕武,所謂上行下效,國家重視的,才是百姓努力方向,漸漸的武力就開始衰落。
更何況窮文富武,練武本身就是富裕家庭,才能做的事情,當富人都開始習文,不重視武力的時候,結果可想而知。
好在現在還沒有這種情況,武力任然是所有人重視的,即使儒生,也得練上兩手劍術,騎馬射箭,更是必須的。
薛萬淑殺了阿史那、步利設,自然不會放過旗手,策馬向前一沖,就殺到了幾個旗手面前,揮舞馬槊,迅速擊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