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能治理好治下,表示擔心,不過還是按照命令執行著,尤其是一開始,大部分政令都是向著民生而去。
對民生有幫助的政令,肯定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畢竟現在又不是耕種;隨著時間推移,漸漸的對于鄒羽,都開始佩服起來,因為所屬治下,百姓積極性調動起來,都在熱火朝天的參加工作,沒有因為使用民力而動亂,民心迅速恢復,穩定下來。
用水車澆灌田地的水渠,并不需要太大,太深,因此很快就布滿了各地,而懂木工的百姓本身就不少,在匠作監人員的指點下,水車也一座座的立在了河邊。
因為引水灌溉,肯定不能都是河里,還有山水,山水順著山坡,一般是流入河流,這就需要在合適的地方,挖出大的蓄水池,然后分流。
當然,各地開挖,還有兩個重要的任務,那就是挖出水井與魚塘,基本上要保證每一個村莊,有兩口以上的水井,兩三個大魚塘。
一來是方便百姓,二來是蓄水,在遇到大旱的年月,至少也能堅持更長的時間。
各地風風火火大開發,士卒反而成了運輸隊,南來北往,東奔西走,運送這糧食,物資,保證各地工作順利進行。
這次大行動,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能看出地方官員的能力,現在鄒羽治下,有一百二一個縣城,其中就有五十名縣令,屬于新任,這些都是新招募之中粗略挑選出來的,是否勝任,現在就是最好的觀察時機。
同樣的因為招募的寒門士子,鄒家,盧家,家族子弟也會在這次行動中得到磨練和考察。
鄒羽最滿意的是,現在整個晉陽小朝廷,上上下下,沒有人唱反調,不說能力如何,至少認真在做事,這就是一種態度,能力好的,并不一定有踏實的受歡迎,除非你能力非常出眾,上頭才會接受你一些小毛病。
最讓人反感和討厭的,就是那種眼高手低,自以為是者,能力不怎么樣,偏偏口氣極大,或者態度羈傲不訓,這種人往往得不到重用,更別說引為心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