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軍;另外一個就是遼東軍。
至于將領,非固定領兵,而是以漢制結合,一品為天下兵馬大元帥;二品為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四征將軍,四鎮將軍,撫軍將軍、中軍將軍、上軍將軍、鎮軍將軍;三品為四安將軍,四平將軍。
至于雜號將軍,從三品到五品不等,而上柱國,大將軍,都為榮譽稱號。
例如征東將軍,為二品下,而征東大將軍則為二品中,加封上柱國則為二品上,最后就成了上柱國征東大將軍!
開府儀同三司,這一點沒變,意味著可以組建私人的官員。
羅藝,張仲堅,韓千尋,屈突通,被任命為四征將軍。羅藝兼幽州都督,張仲堅兼營州都督,韓千尋兼扶余州都督,屈突通兼遼東都督。當然這種任命,還是以榮譽為主。
秦瓊,蘇定方,劉進,韓詔加封四安大將軍;羅成,薛萬徹,尋相,尉遲敬德,加封四平將軍;至于其他將領,跟隨早一些的就三品雜號,像劉仁軌,摩會,桑顯和,朱石開等人,晚一些的和投誠的人員,就是四品,五品雜號將軍,像已經投誠的契苾何力,秦用,梁師泰等人。
至于來弘,來整,因為還不知道已經回來,所以并沒有定下。
當然,文官相對而言,職位更多,六部十二侍郎,作為副官,這其中就有溫大臨,閻立本,薛萬淑,盧承慶。
當然像一些鎮守地方的官員,將領,雖然沒有加封,但是也從原來大將軍府的屬官,變成了朝廷屬官,也算增加了半級。
屈突蓋資歷老,帶著兒子鎮守潼關,因此他被加封為鎮軍將軍,四個兒子也得到四品雜號。
缺口最大的還是文職,不得已薛萬述,薛萬均,蘇定方,這些非沖動型將領,都被暫時調了回來。
中央與地方,會盡量避免世家之人,位于同一個部門系統,像盧家,溫家,薛家,地方勢力已經不小,中央肯定就不會參雜在吏部,兵部和刑部。
軍政分離,政法分離,執法與審查也必須分離,這是鄒羽心中的一個制約標準,也是日后必須強制要求的一項政策與律法。
太高明的制度,他弄不出來,也不知道是否適合這個時代,不過從現有的部門上,區分開來,還是能做到的,無論是人員,還是部門,必須完全分開,互不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