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這是什么紙?這么多?”房彥謙拿起面前的紙,觀察一下驚訝的說道。
“不錯!這是匠作監(jiān)經(jīng)過數(shù)十次實驗制作出來的新紙!不但易于書寫,而且便于保存!”鄒羽同樣感覺自豪。
紙張早就有了,不過都是用來包一些東西,或者糊窗子之類的。好的紙張用于書寫,基本上都是用絲綢制作,價格非常昂貴,非一般人用得起的,堪比等重的黃金。
差一些的紙張,也是用麻,樹皮等做出來的,需要材料不是那么容易找到,或者說找到數(shù)量也不夠多。所以能夠用于書寫的紙張,價格一直居高不下。
以前制作紙張,需要把材料寖泡四到六個月,然后經(jīng)過一系列程序制作出來,差不多一批成品,需要大半年的時間。
而現(xiàn)在直接用水煮,把麥稈,竹子,麻煮成漿,然后放到池子里面,以水車帶動棍子,不停攪拌,隨后在用清水沖洗。
把沖洗出來的纖維,用鹽堿寖泡,再次不斷的攪拌,過上幾日,再次沖洗,再次攪拌;如此反復(fù)幾次之后,纖維就成了紙漿,剩下的程序到也沒有區(qū)別。
改良的方式,主要在于蒸煮以及攪拌,煤炭燃燒比起柴火來說,方便又便宜,想想如果是用柴火,那得需要多大的數(shù)量,還得從遠處搬過來,就是堆起來恐怕都是一座小山。
水車帶動棍子攪拌? 比起用工人來說? 效率和效果,都是天遠的區(qū)別。一大池子的紙漿纖維? 人力攪拌困難可想而知? 需要好幾個青壯,不停的工作才可以。
還有沖洗? 有水車在,用竹筒把水從池子里面放出來就可以了? 這一系列的程序? 不知道節(jié)約了多少人力物力。
再說紙張,因為攪拌更均勻,蒸煮比起發(fā)酵效果也更好,用鹽堿漂白? 做出來的當(dāng)然就更加白凈細(xì)膩。
“好東西!比起綢紙也差不了多少? 價格怎么樣?”房彥謙放下白紙贊嘆道。
作為一個文人,自然見過不少紙張,只不過大多數(shù)都是看別人用,自己偶爾使用一點,也是裁剪著使用。
一般來說? 即使大富人家,也只是買上十來張大的? 裁剪著使用,哪里像鄒羽這樣? 直接每個人面前擺放一大疊。
“現(xiàn)在才剛開始,價格嘛算下來差不多一文錢一張? 以后技術(shù)成熟? 肯定會降低一些。”因為是毛筆書寫? 所以制作的大小,就是a3一般,閻立本得意的介紹道。
“這!這真是不可思議!這么便宜,以后完全可以不用竹簡了。”禮部侍郎盧鑫,摸索著紙面感嘆道。
“當(dāng)然,以后官府辦公,全都使用紙張,諸位每月俸祿,也增加紙百張。”鄒羽笑著說道。
“王爺英明!”眾人開心不已,拱手齊聲獻上馬屁。
“呵呵,諸公為朝廷忙碌,某表示一點小心意而已。”
“這天氣,喝著這茶,在寫幾篇文章,真是一件美事!”裴世清感嘆道。
“快了,第二批改造的新房,即將完成,只是要小一些,沒有那么寬大。”鄒羽笑著說道。
“夠了,夠了,只要有王爺建的這個避暑房就足夠了。”裴世清開心的笑著說道。
像來弘等沒有趕上第一批房屋分配的人,聞言皆喜笑顏開,這種享受,可是以前皇家都沒有的。
要說大富人家,以前都有冰窖,只不過冰窖也存不了多少冰,即便家主,都得省著用,哪里像這種房屋,一點暑氣都沒有,還能全家人享受。
“某還為大家準(zhǔn)備了一件禮物,不過此物目前貴重,暫時不要外傳!”鄒羽輕輕一拍手說道。
剛才白紙房屋,都已經(jīng)給了眾人驚喜,見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