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一般的他,已經化身教育達人。根據后世一些經驗,他想到了興趣教學。
想要別人主動去學習,他第一批印刷的是小說故事,第一個故事,自然就是三國演義,也是他最熟悉的。根據他的拼湊,改編,正在逐步的完善。
想想后世自己偷著在被窩看小說的勁頭,他相信日后推出三國演義來,定然大受歡迎。
為了先擴大影響,遼東說書人,開始四處巡演,每個縣,每個村,慢慢的去講故事。
這種免費的義演,收到了百姓的強烈好評,尤其是知道,這是當朝丞相,安排來豐富百姓生活的,更是讓百姓對他,更加的具有好感。
每到一個村莊,晚飯過后的說書時間,都是老百姓的最愛,猶如過年一般,把說書人圍了幾圈。在說書人走之后,往往都能看到當地的小孩子,左手拿根棍子,放在胯下,右手揮舞著一根棍子,嘴里大喊大叫著:“常山趙子龍在此!”
大力推廣三國演義,還有一個目的,因為這本書中,重點提到了“忠”!忠義之人,更受人喜愛,忠義之人,更受重用,不忠不義則,一般沒有好下場。
編寫還在編寫三國演義,封神榜自然跟著同步進行,對于封神榜,鄒羽就記不得那么多了,不過可以改啊!后世看了那么多小說,把封神榜的故事,拼拼湊湊,也湊合著進行編寫。在編寫的同時,說書人也跟著在學故事。
鄒羽告訴族人,這關系著鄒氏家族的未來,所以族人們都很盡心,不但幫著編寫,還幫著總結修改,對于一些民間傳說,進行添加。
鄒羽的封神榜,從開天辟地講起,包括神仙傳說,巫妖傳說,三皇五帝,都進行了總結和改編,尤其是關于契丹,奚人等,以前就講過的問題,進行了補充。
我們漢人,一定要是三清后人,是女媧后人,而契丹等是巫族后人,十二祖巫,總有一個是他們先祖。總結起來,還是大家都是同一個祖先盤古,唯有妖族,那些以前的匈奴,現在的突厥,扶余人等,就是他們的后人,是被驅逐,被攻擊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