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石墨坩堝出現(xiàn),就可以把礦石直接燒成鐵水,倒出來就是精鐵錠,懶一點可以直接澆鑄,要求高一點再次鍛打成型就是了。
現(xiàn)在這種大爐子,一天時間,就能出一爐鐵水,即便經(jīng)過鍛打的精良障刀,也能做出百十柄來。相對以前來說,速度快了不知道多少。關鍵是需要的人少了大半。
以前制作一百障刀,煉制精鐵錠,就需要一百多人三天的功夫;用鐵錠制作武器,又需要五十個學徒兩天時間,最后又匠人完成,這又需要二十個匠人兩天時間。所以說從鐵礦石變成武器,加上輔助人員,需要兩百多三百人七天時間。
這還是最理想的狀況,像是返工,失誤,煉廢,這些狀況,每次肯定會有的,因此真的出一百障刀,三百人十天時間,才能做出來。
以小型坩堝澆鑄,都能一天都能出幾十百八的障刀,只要坩堝足夠就可以了。
隨著風箱不斷進進出出,爐子的火焰,越加的猛烈,呼呼的向上竄著。鄒羽沒有等多久,爐子下方一個拳頭大的孔,就有紅色的液體,緩緩流出。
“好快!速度起碼提升了三成!”宇文儒童看了看一旁的沙漏驚訝的說道。
不等鐵汁冷卻,就有人抬著一口坩堝過來,把鐵汁裝了進去。隨后又是一口坩堝抬過來,把兩種液體混合到了一起。
這就是鄒羽想出來的合金方式,鐵礦和痛熔點不一樣,所以必須分開煉制,隨后混合在一起,再次加熱。
“不錯,不錯,比起我們開始在遼東煉制武器,已經(jīng)提高了好幾倍的速度了。”鄒羽滿意的贊嘆道。
“閻侍郎提出在爐子旁邊建立兩個小隔間,把爐子的熱氣,引導進入房間,然后讓風箱把熱風送進爐子。
這樣一來,沒有涼氣進入爐中,應該還會提高一些爐內(nèi)溫度!”宇文儒童說道。
“這個辦法不錯,可以試一試,就算沒用,也沒有損失,如果成功了,那又是一項了不起的發(fā)現(xiàn)。”對著爐子轉了一圈,思考了一會,鄒羽點點頭贊同道。
“下官也是如此想的,因此讓人正在改建!”
對于宇文儒童他們的良性競爭,鄒羽樂見其成,畢竟沒有競爭,就沒有進步,對于他們的要求,也是盡可能的滿足。
如今各項技術,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了很大的提升,這就是最好的證明,鄒羽最開心的就是在原來的大興城,搶出了技術人才。
隨著鐵汁出爐,工匠開始把它們倒入模具,畢竟這是新的冶煉方式,需要測試這種冶煉方式制作的武器,各方面性能如何,是否比以前的更好。
因為只是單純?yōu)榱藴y試冶煉的鐵汁是否到達鋼材的程度,因此沒有弄合金這些,就是那么鍛打成刀。
“有沒有考慮過用其他的東西來淬火?”看著鐵匠把刀插進一桶液體淬火,鄒羽眉頭一挑問道。
“會王爺,淬火的東西,經(jīng)過無數(shù)代人的探索,加水的油就是最好的;雖然用動物血液更好一些,不過那只是在煉制精良武器的時候,才那么做的。
民間匠人一般都是清水,或則直接插進地里。”宇文儒童解釋道。
停頓一下,略微猶豫宇文儒童繼續(xù)說道“其實淬火的關鍵,并不在于材料,而是對于溫度的掌控;武器必須通紅,這樣才能讓整個武器從內(nèi)到外都淬火,等到內(nèi)部還有一絲火光的時候,就必須立即取出來。
因為淬火過了,整件武器就比較脆。”
這應該是宇文家的一種秘訣,鄒羽點點頭表示了解。想來也是,如果只是淬火材料,古人肯定都試驗過了。
“淬火,冷卻,是兩個關鍵的程序,淬火的關鍵在于溫度掌控;而冷卻的關鍵在于水!水質(zhì)要清澈,水溫不能太低,水溫過低,同樣會讓武器變得脆弱。水溫也不能高,高了冷卻慢,還讓武器變軟。”宇文儒童繼續(xù)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