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仲堅并不知道對手的打算,他自然有他的安排,兩萬礦工,并不是用來近身搏殺的,最主要是做輔助工作。
半個月時間,全力趕工,最簡單,對材料要求最低的三菱釘,整整做了近三十萬個出來。當然,這玩意用來防御還行,進攻就用處不大,因此張仲堅又拿出了另外兩樣。
最新一代,便攜式床駑,這是鄒羽出征遼東之前,定下的型號,大量采用了鋼材,又用上了滑輪,因此非常便于攜帶和組裝,如今只需要五人一組,進行組裝。
這種弩不但用上了滑輪,還有絞盤,以齒輪帶動,只需要一個人就能把弩箭上弦,最重要的是這種弩箭是使用箭匣,一匣五支。這種連弩雖然小了一些,不過還是有拇指粗,五十公分長。
比起三弓八牛弩,這種連弩射程并不遜色多少,最大有限射程能達到八百米!唯一的缺陷就是滑輪和齒輪,需要純手工鍛造,不然使用壽命就很短。即便全力制作,目前也只有一百張弩,兩千箭匣。
另外一種利器就是三菱箭頭,這個和三菱釘一樣,可以用模具制作,因此數(shù)量不少。以前沒有拿出來用,是因為這玩意實在殺傷力太大,中者血流不止,可以說基本沒得救。
不過這箭頭制作實在太簡單了,容易仿制,即便全手工做,也要不了多少時間,這要是被別人用到自己人身上,那樂子就大了。
有鑒于此,所以這種三菱箭頭的箭支,雁門關(guān)和潼關(guān),平洲,遼東都備了一二十萬支不等,不到危急關(guān)頭,不允許拿出來的,現(xiàn)在自然就是到了危急關(guān)頭。
拒馬不但可以阻擋戰(zhàn)馬,同樣可以阻擋步卒,削尖的木材,打進地里,做出了兩道防御圈。在防御圈附近,三菱釘撒了一地。這種制作簡單的三菱釘,其實才是一個殺傷力巨大的東西,尤其是在這個絕大部分人不知道消毒的時候,傷口很容易化膿。
壕溝不深,但是需要爬上來,只需要拿著長槍向下刺就是了,那怕只是礦工,也能很好的完成防守任務。在曠工之間,是手持刀盾的乞活軍,如此參雜在一起,就是為了增加防御的人手。
營地箭塔之上,分布著兩層,長弓手站在上面,四周是木板遮擋,防止敵人弓箭。
兩三萬人,用半個月時間,立下的營地,可想而知,有多么的牢固,防御措施有多么完善。
王伏寶和高士興看著營地,不由感覺非常頭疼,這種防御,和一個城池,從某種程度來說,相差無幾。
鄒羽知道的基建狂魔有兩個,一個叫嬴政,一個叫楊廣,不過他們修建許多都是為了享受,鄒羽也喜歡搞基建,不過更多是為了民生和國力,對于城池,防御,他也非常重視基礎建設,并且把這種觀念很徹底的貫徹落實了下去。每一次出征,大量的輔兵,就是為了擺弄各種防御措施。
現(xiàn)在晉陽醫(yī)學院,第一批不合格作為醫(yī)生,只學會傷口包扎處理的八百多學員,跟著去了遼東;而第二批,一千人,就到了潼關(guān),幽州和平洲。
傷口處理從某些方面來說,非常簡單,一個精通的人還能帶幾個啥都不懂的普通輔兵,因此受傷的士卒,都能得到妥善的照顧。
醫(yī)護兵的存在,給了士卒更多心里的慰籍,也減少了許多戰(zhàn)場上負傷的擔憂,讓他們能夠放開手腳的去拼殺。
鄒羽麾下無論是裝備還是后勤,還有生活質(zhì)量,比起其余的勢力,差距那不是一般的大,這還是時間太短的緣故,時間再長一些,這種差距將會越來越大。這也是為什么鄒羽不愿意這兩年動手的原因。
掏空了遼東的積蓄,掏空了大興城的存貨,掏空了攻打高句麗,楊廣運到幽州的物資,永豐倉的糧食也用掉了大部分,這才有現(xiàn)在的繁華,如果因為戰(zhàn)爭拖累了發(fā)展,鄒羽認為這毫無意義。
拿下國內(nèi)城,即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