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候肯定是早已經(jīng)派出去了,現(xiàn)在百濟也在下營,扶余勇就是在等候著最新的消息。
一直到晚上,斥候陸續(xù)回來,消息也就匯總到了扶余勇手中。消息很一致,沒有發(fā)現(xiàn)埋伏,方圓百里,沒有其他大唐軍隊,在自己地盤上,扶余勇也很確定,大唐只有這十萬大軍在這里,畢竟后方兩座城池,也需要人看守。
一場大戰(zhàn),不是說一到就動手的,那種只有遭遇戰(zhàn)才有的事情,調(diào)兵遣將不是那么簡單,尤其是幾十萬人的大戰(zhàn),連綿戰(zhàn)場都是幾十里地。
李靖布下營地是他最擅長的梅花陣型,猛將多!又有望遠鏡,指揮更加方便,因此他的主帳在中間,外圍是大大小小的營地,看似分散,又能相互支援。
每個獨立的小營地,都在另外最少兩個小營地的支援范圍,也就是弩箭能射到,中間距離著百米,寬是夠?qū)挼模钦嬉J進去,就會受到夾擊,讓敵人難以兼顧左右。
連綿十里的營地,讓扶余勇異常頭疼,他可沒有望遠鏡,想要指揮如此一場大戰(zhàn),可不容易,而且估算一下,想要拿下營地,非得全軍進攻不可,不然以腳趾頭想也知道,這種營地,肯定能相互支援。
又等了一天,把李靖大營外形圖畫出來,扶余勇終于和手下制定了進攻計劃。
因為和新羅人互不統(tǒng)屬,也就只能各自為戰(zhàn),于是金春秋就被安排去了營地后面,攻擊李靖后方,當然他不知道這正中下懷。
半島三國,深受中原文化影響,攻城器械雖然不先進,但是也有,像百濟這種舉國之力,更是不少,投石車,弩車,沖車,樓車齊齊出現(xiàn)戰(zhàn)場。
如此營地,想要找出破綻,就必須全力攻打,找出薄弱環(huán)節(jié),扶余勇一上來,就發(fā)動了十萬大軍,三面出動,全方位進攻。而且有金春秋打后方,可以說四面合圍。
金春秋當然只是做做樣子,士卒來回沖鋒,大聲吶喊,就是沖不到營地,就會退回來,弓箭手看似拋射,也有些軟弱無力,遠遠的就掉落地上。
扶余勇沒有太過于關注金春秋的人馬,因為新羅人遠道而來,沒有多少攻城器械,有也只是他調(diào)撥的一些。扶余勇只是想金春秋牽制大唐人馬,在他攻破營地的時候,能打打順風仗。
李靖當然不會放任新羅不管,畢竟這是戰(zhàn)場,即便知道他們已經(jīng)屬于自己人,還是沒有放松警惕,該防御的人馬,依然到位。
為了滅半島三國,鄒羽可是準備了大半年,兩大鐵礦區(qū)不停制作武器裝備,從挖礦到制作可以說動用的人次不下五十萬,因此準備有多充足,可想而知。尤其是打高句麗,沒有花費多少精力,省下來的物資更是不少,這其中最多的就是箭支。
遠距離殺傷敵人,這是鄒羽一向堅持的觀念,誰讓他沒有太多的兵員呢!損失一個都有些不值當?shù)母杏X。
踏弩,連弩,這是最多的裝備,比起弩車更方便運輸,這次李靖就帶了好幾萬過來,箭支更是在百萬以上。
扶余勇一進攻,就被迎頭痛擊,營地猶如刺猬,滿天箭雨射出,幾乎覆蓋了箭支射程內(nèi)的地方。
密密麻麻的箭雨,帶著呼嘯聲迎面而來,給人的壓力有多大可想而知,不少百濟士卒都被驚呆了,第一時間,就造成了大量傷亡。
雖然第一波百濟士卒帶了大量盾牌,不過都是木盾,外面蒙的牛皮,對于普通羽箭防御還行,對于踏弩,那就強差人意了。
箭雨一開始,就給百濟人表演了什么叫暴風驟雨!等箭雨停歇,在箭支射程內(nèi),只有零星一些人還站著,地上猶如茂密的草原,全是箭支插在那里。
地上遍地哀嚎的士卒,讓剩下的人,急忙后退,驚恐的看向營地,似乎那里就是吃人兇獸!
扶余勇也被驚呆了,準備的攻城器械才剛剛到位,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