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別以后,李建成就回了洛陽,如今他分管的是教育,啟蒙教育這一塊。大唐已經開始全國擴建學院,要孩子從四歲開始,進行兒童教育,無論男女,都要上學。
六年基礎教育,從十歲開始興趣選擇教育,然后才是高級教育,除了一點書本費用,其余都是國家出錢,至于高級教育,國家不但全部出錢,還有補貼,因為這些人,都是精英。
這一點開支,對于如今大唐百姓來說,完全能夠承受。
“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讀書出人頭地,文盲窮苦一生!”
各種宣傳標語,粉刷在每一個村莊,以大唐百姓對朝廷的支持,肯定深信不疑的執行。
鄒羽當然不會只弄文,不弄武,讓百姓喪失血性,十四歲到四十歲,所有大唐男子,就算不是士卒,每年都會參加半個月到一個月的軍事訓練。
李家出仕的并不少,畢竟他們也屬于五姓七望之一,人才不少,不過真正的高層,也就只有李建成,李世民兄弟兩人。
無法拒絕出仕的原因之一,兩兄弟也是不想年紀輕輕,就賦閑在家,無所事事;另外也是為了家人,想要在大唐生活更好,不出力怎么可能。
鄒羽也不擔心他們反叛,一來是官員都知道他們的經歷,不會和他們走得太近,尤其是以前齊國的官員,更是避之不及,生怕因此鄒羽的猜忌。
另外一個原因,無論是軍權,還是民心,都向著鄒羽,向著大唐,他們沒有反叛的基礎。如果真的要反叛,恐怕還沒有出兵,就被手下拿了腦袋,以李世民的智慧,不可能看不出來。
大唐目前,一切都上了正軌,尤其是這幾年風調雨順,年年豐收,才是最讓人開心的事情,完全補足了大唐的底蘊。各地義倉,已經裝滿了糧食,加上官倉的糧食,足夠大唐二千五百萬人口,吃一年有余。
糧食的增多,更加刺激了人口的增長,這是相輔相成的事情,嬰兒的出生,每年都有很大的增長,二十年后,達到前朝巔峰,甚至超越,絕對沒有問題。
如今大唐的水利工程,第一期已經完成,那就是所有居住地,都有水渠,水車,即便沒有河流的地方,也打了不少水井。
當然,這種地方非常少,只有高原和草原,因為這些地方,本來就沒有多少河流;以大唐目前的人口來看,能夠把河流附近的地方住滿,已經很不容易了,那怕一些地方,只是小溪。
也就是說,那怕遇到百年大干旱,或許地里會絕收,但是肯定能保證百姓生活用水。
還在修建的大工程,就是道路和水庫,水泥道路還好,沒有多少施工難度,畢竟這年月,馬車載重,不會壓壞沒有鋼筋的道路;只有水庫,確實急不來,整個北方,如今也才完成三座大型水庫。
好在這些年不斷的修建,培養出來了大量的人才,李春,何稠等人,已經可以只負責考察設計,后期的施工,完全不管,以后速度就快了。
原本高原鄒羽只是因為地勢,才決定占領,不過沒想到又帶來一個預料之外的驚喜。醫學院前去考察藥材,居然在高原上,發現了一千多個品種,其中屬于高原特有的藥材,也有四百多種。
利用高原種植藥材,成了最新的國策,這也正好符合大唐的利益,畢竟大唐的主張,就是這種漢族百姓少的地方,不能成為糧食主產地。
大量種植藥材,糧食保證一個基礎生活,就夠了,就算有多余的,也是控制在官方手里。
如今大唐糧食主產區,主要還是江南,嶺南,南洋以及遼東半島,鴨綠江以南。
遼東半島北方如今以養殖業為主,不過主要是魚類和野生動物為主,幽州到并州,以及遼闊的草原地帶,以養殖家禽,牛羊為主;隴右道是以種植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