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我等并沒有荒廢武技,弓馬依然嫻熟,請讓我們一起出征吧!”又一名靺鞨族百姓站出來說道。
“好!今日朕與你們并肩作戰!不過先讓他們幫你們整頓一下,我們總不能像室韋人一樣,亂哄哄的沖上去吧!把你們的特長,告訴他們!”鄒羽坐在馬背上,大聲喊道。
“喏!”一個巨大而整齊的聲音響起,見鄒羽答應,主動前來的百姓,頓時激動起來。
這些百姓,可都是以牧民居多,對于戰斗一點都不陌生,牧民的領地意識,本身就非常強,更何況如今生活美好,哪里容忍別人破壞。
扶余城不大,雖然能夠讓所有人躲避,不過那肯定不是長久之計,百姓也知道戰敗的下場,因此才會如此踴躍。當然,擁護鄒羽,也有部分原因在內。
村莊和牧場,原本就是依托城池,建立在這附近,因此這些人才如此快聚集起來。鄒羽讓五千親衛,前去協助組織,把他們按照弓箭手,和近戰區分開。
單雄信是一個領兵的人才,這種事情,其實非常得心應手,跟著王世充的時候,他就經常整訓士卒。
都是上過戰場的人,半個時辰,就已經整頓完畢,又多了一萬三千多人,其中三千屬于扶余城的守衛,按照他們的說法,如果鄒羽戰敗,扶余城也無法幸免,還不如一起前去。
一萬三千多人,可以說占據了扶余城九成的青壯,剩下的不是老弱,就是殘疾,這就是多年戰爭帶來的后果,也是鄒羽為何對他們好的原因。為大唐征戰,契丹,靺鞨族這些年死得確實不少,當然!這也是鄒羽有意為之。
如今的扶余城,可以說全部漢化成功,尤其是后來出生的二代,已經沒有多少牧民的影子。語言,穿著,吃住,和中原百姓無異。
耶律楚出動五萬騎兵突襲,就是知道鄒羽只帶了幾千人,而且扶余城如今只有三千守衛,三千算不上精銳的守衛,他也是知道的,攻打扶余城,也是為了讓鄒羽無法舍棄。
抓住鄒羽,逼迫他讓出草原,這是耶律楚大的第一主意,實在不行,殺掉也可以,殺掉鄒羽,讓中原更加混亂,這對他也非常有利,不過這只是第二目的,他不想更加強大的突厥人殺回來。
只是耶律楚忽略了一點,他一直以看待中原的方式看待鄒羽的勢力,忘了牧民其實和士卒沒有區別,都是平時為農,戰時為兵。
兩萬對五萬,看上去相差懸殊,但是裝備上相差更大,要知道這些士卒,是護衛鄒羽的,裝備怎么會差,而且數量最多的裝備,就是連弩。
鄒羽對于民間弓弩武器,管控并不嚴格,因此這些牧民基本上也都帶著弓箭,鄒羽帶人,在天黑之前,就截住了室韋人。
雙方斥候都發現了對手,因此沒有多余的廢話,平靜多年的黑水河畔,再次被戰鼓與號角驚醒。
有一段時間沒有上戰場,鄒羽早就有些迫不及待了,號角聲刺激讓他雙眼都開始泛紅,手中棍子緊了又緊,如果不是羅士信等人不要他打頭陣,恐怕已經沖了出去。
羅士信帶著一千親衛,直插中軍;單雄信領一萬士卒,緊隨其后,等前方交戰,鄒羽這才帶著剩下的八千人,沖向間歇處。
這就是中原將領和游牧民族的不同,游牧民族,更多是一擁而上,以人數優勢,消滅敵人;而中原將領,習慣性用一些技巧,尋找敵人破綻。
以最精銳的士卒作為箭頭,不但能抵擋敵人最兇猛的第一波,而且還能破開敵人,這就像礁石,任憑潮水洶涌,只要無法撼動礁石,就只能無功而返。
相反的是鄒羽他們,第一波一千,第二波一萬,在加上第三波,每一擊都猶如重拳,擊打在敵人脆弱的腹部。
尤其是鄒羽帶領的人馬,三千連弩,這在近戰中簡直就是滅蚊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