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輔機(jī)通知所有官員世家,這是國難之際,讓他們交出家里的家丁!留意一下,有誰隱瞞。”李世民點(diǎn)點(diǎn)頭贊同道。相對激起民變,他更愿意讓世家把人手交出來,這還能削弱他們的實力,這一瞬間,他不由明悟,為何鄒羽不擔(dān)心世家會反對他的政策,因為他對百姓極好。
在這種建國之初,又是一下來的地方上,想要執(zhí)行政令,就非常通透,不擔(dān)心有世家欺上瞞下,可以直接讓百姓知道朝廷的好處。
有數(shù)量巨大的百姓支持,收拾世家,還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那怕沒有任何世家愿意幫助,但是還有寒門,還有他們的旁系,那些過得只是比普通人好一些,一直眼紅主家,甚至想要超越主家的人,肯定會愿意出仕的。
退一萬步來說,還可以讓士卒管理,士卒是最聽話的,只需要把政令告訴他們就行了,百姓本來就沒有什么好管理的,不過就是收稅而已。這就是以前官府的工作,其余解決鄰里矛盾,那也是村正里長在負(fù)責(zé)。
大案一年到頭,也未必有那么一件,官府維持縣城治安,抓點(diǎn)偷雞摸狗的小賊,這就是日常,因為交通,通信的原因,其實官府事情真的不多,一些小事,也就花在趕路上面,這也是為何有的朝廷喜歡主張無為而治的緣由之一,當(dāng)然,另一個主要原因,就是世家的推動。
詩書傳家的世家,肯定是主張以良臣治國;而其余的人就喜歡無為而治了,也就是說皇帝你只管玩就是了,這天下就順其之然,只要沒有大事,你更本不用管。
李世民現(xiàn)在看來,鄒羽應(yīng)該就是這種打算,有人治理的地方,就派人治理,如果確人,就讓士卒,鄉(xiāng)老治理。因此才如此推廣新政!這些新政,其實許多都很熟悉,以前就有人推廣過,只不過生不逢時,如今卻適逢其會,李世民想到這些,都不由羨慕起鄒羽來。
也只有他能夠完全自己做主,又沒有家族拖累,才能很好的執(zhí)行下去。
把心里的這些猜測,對杜如晦傾述一番,李世民這才感嘆道:“難怪鄒長鳳如此實力,居然不急著攻打關(guān)中等地,而只是圖謀著偏遠(yuǎn)地帶,收服著一些游牧民族。”
“殿下所言甚是,無論是關(guān)隴,還是江南,大部分地區(qū),都是世家掌控,以他的政策,很難讓人接受,因此必須一步一步的來,以大勢來推動。”杜如晦點(diǎn)點(diǎn)頭贊同道。
“克明認(rèn)為他們的政策對嗎?是不是比起以往的制度,更加適合治理天下?”李世民問道。
“這個屬下也說不好,畢竟沒有先例可循!不過大部分變法都是好事,只不過許多人無法接受!從目前看來,唐國發(fā)展很不錯!”杜如晦愣了一下,這才分說道。
頓了頓,杜如晦接著說道:“從長遠(yuǎn)來看,土地全歸國有,按照人口分地,禁制買賣,這無疑是保護(hù)了百姓,只要不遇到大型天災(zāi),斷然不會活不下去,同時土地變多,也能養(yǎng)活更多人丁,對國家來說,有利于長遠(yuǎn)發(fā)展。”
“唉!吾不如鄒長鳳多亦!如今更是時不待我啊。”李世民長嘆一聲,苦笑著說道。
“殿下不用多想,鄒長鳳出身陰陽家,重墨家!未嘗不是另外一個新帝。”杜如晦寬慰道。
“克明何必騙我,新帝雖然用墨家,重法家,但情況和如今可差距太大,而且他的制度并沒有落實下去。”李世民知道杜如晦說的是王莽,他也是熟讀史書的人,雖然許多真像已經(jīng)被掩蓋,但是作為一個大世家,總是知道一些別人不知道的秘密。
王莽的失敗,原因非常多,最主要并不是制度不好,而是觸犯了太多人的利益,加上和楊廣非常相似,東征西討,朝令夕改,又急功近利。
這些缺點(diǎn),在鄒羽這里并沒有看到,反而是一步一個腳印,走得很穩(wěn)。
“殿下安心御敵,這些日后再改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