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帝王研究秦皇漢武,主要還是想要追尋長生,因為這兩人弄出來的動靜最大,到了人盡皆知的地步,后人自然想從他們的事跡之中,尋找答案,看看是否可能。
相對來說,鄒羽并不相信長生,畢竟后世并沒有聽說那個帝王成功,他更在意還是上古的秘密,在意春秋戰國,夏商西周,甚至更之前的事情。
如今能看懂古籍的人不少,因此鄒羽正在讓人整理藏書,尤其是古籍,必須要挑選出來,讓人解析出來。下一步鄒羽就是打著世家的主意,目前印刷術和造紙作坊還掌握在自己手中,怎么讓世家心甘情愿的把書籍捐獻出來,鄒羽還在思考之中。
不過目前國家最要緊還是解決溫飽問題,等到全國一統之后,把所有人才集中起來,再去弄這些資料,將更加容易,也更加全面。
李軌的迅速敗北,讓吐谷渾摸不清實力,根本就不敢異動,讓李靖的布置,反而落空,不過這樣也好,少了無畏的傷亡。
裴世矩來到隴右道,他非常熟悉這邊的民風民俗,因此上手很快,一系列威逼利誘,就把他們鎮住了。
隴右道人口在千人以上的有回族、藏族、東鄉族、土族、裕固族、保安族、蒙古族、撒拉族,黨項,吐谷渾,突厥等三十多個民族,可想而知,形式有多么復雜。
裴世矩能夠在幾個月之內,把所有部落安撫下去,能力可想而知,這次他不但是安撫,從大唐學到了一些新手段,加上鄒羽給了他很大的權利,不少部落都被他分化瓦解,搬遷到了城池附近,集中安置。
原本居住在偏遠地區的部落,對于能夠搬遷到漢族百姓居住的繁華地區,不亞于從農村山區,搬遷到鎮上,這已經是一個巨大的飛躍,因此事情進行得非常順利。
至于把他們部落的青壯,招募成為士卒,也沒有多少抵觸的情緒。在隴右這個地方,部落之間的戰爭,再正常不過,依附強大的部落,也是他們的習俗,或者說生存之道。
這種部落有個好處,就是容易收服,壞處也有,那就是容易反叛。
隴右道地廣人稀,氣候也不怎么好,尤其是風沙大,鄒羽不知道現在如何,但是后世植被破壞相當嚴重,因此他決定只保留肥沃土地,其余地方盡可能的進行植樹,至于部落放牧的問題,就集中到靠近青海的地方。
隴右道雖然人煙稀少,不過地處交通要道,是防備吐谷渾,吐蕃,突厥的重要地點,因此絕對不能棄之不理,反而要重點關注,因此今年制作的八門火炮,都運送到了善州,抵御高原敵人的最前線。
吐蕃是何時變強大的,鄒羽并不知道,不過他記得另外時空唐朝和吐蕃打了很久,好像有人說是因為李世民嫁女,本意是想要和平,結果養虎為患。
鄒羽當然知道和親從來不可靠,別說遠了,就自己后宮里面,韋家有三個女人,結果如何,齊國還不是有他們不少人,自己那個老丈人都還在幫李淵呢。
強大自身,才是根本,目前治下人口已經接近千萬,可以說碾壓其余勢力,如今最重要就是盡快發展起來,讓百姓歸心。
資源整合,集中力量開發,如今不需要科技上追趕別人,也就不用像后世一樣,幾十萬,幾百萬的人弄到山區去搞工業,搞軍工。
百姓全心全意的種地,養殖,至于科技,只能依靠匠作監的人慢慢去創新了。
發展最快的還是船只,有半島的熟練船工,制作方面,進度快了許多,讓匠作監的人,能夠把更多的思路制作出來。
以前的船只,基本都是兩頭尖的平底船,不利于海上航行,鄒羽以為把平底改成尖底,就是最好的海船,不過這種海船,不利于近海,容易擱淺,觸礁,必須要有良好的深水港口。
經過實驗,匠作監制作出來一種平底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