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東最讓鄒羽開心的還是大量礦藏被發現,尤其是銅礦,煤炭。雖然煤礦屬于只能用來民用,當柴火的無煙煤,不過工廠可以使用。不用從遼東城那邊運輸,也節約了許多成本。
銅礦的用途就多了,無論是制作錢幣,還是各種金屬器物,都非常需要,銅管,火炮,火槍,戰船,都需要銅礦,可以說需求量巨大。
從倭島抓的俘虜,最近的距離,就是遼東半島,因此從這邊采礦,最方便,不用把俘虜弄得到處跑,也節約成本,方便管理。
倭奴!這個稱呼被鄒羽正式提出,同時被鄒羽冠上了不好的神話來歷。倭奴的祖先,屬于劣魔,一直暗中窺視中原,當年黃帝與蚩尤大戰,就有他們在其中挑撥。
總之,倭奴被形容成一個卑鄙,惡劣的民族,他們只配做奴隸,還是永久的那種。
法律上也明文規定,倭奴永世為奴,遇赦不赦!倭奴女子,也只能為妾,嫁給中原百姓之后,生的子女,才能算大唐百姓。
全民建設,發展那是非常迅速的,尤其是沒有那么多雜七雜八的事情,種地!修房子!這就是普通百姓的事情,至于勞役,那都算不上,畢竟修建一些鄉村路,修水渠,那也是為了自己。
幾百萬人,看似很多,不過對于一個國家來說,并不算什么,要知道后世一個縣城的人口,就有一百多萬人的。
百萬人,不過二三十萬戶,每個縣城也不過一兩萬戶人,依托城池建立新農村,不過幾個月就完成了,完全不影響種地。
整個大唐,除了新占領的隴右一帶,其余地方基本上已經完成了初步整合,至于剩下的一些后續事情,等到第一波巡查結束,把問題集中,在去處理,更加具有效率。
遼東半島,除了農業,發展最好的就是漁業和鹽場,如今大大小小的鹽場,有五十多個,占地十萬多畝。雖然大部分都賞賜出去了,不過這些鹽場的產出,一樣是低價賣給了百姓,受益的任然是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