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任務一”的完成進度,華真行決定言而有信,起身對羅柴德道“想學養元術,那我就教你吧。方法其實不算復雜,關鍵在你能不能真正做到。現在教你靜功的姿勢,這是基礎……咦,你的柔韌性還不錯?”
羅柴德“我練過瑜珈,也是來自東方神秘的身心修煉方法。”
華真行“難怪呢,很多人連腳后跟著地蹲下都不行,更別提這樣的雙盤坐了……算了,你還是把腿松開吧,太勉強了,很影響狀態,就這樣簡單的交腿盤坐就行,前提條件是穩,就像你扎了根,假如能找到這種感覺,哪怕是坐在凳子上不盤腿也可以。”
華真行花了十幾分鐘教羅柴德調整姿勢,時間有限他只是盡量講解,讓羅柴德先記住,再慢慢去試著找到真正的感覺。
“穩”之后是“中”,就像扎根之后向上生長,由會陰、尾閭至玉枕、百會。會陰對百會、尾閭對玉枕、鼻尖對歸頭……眼睛是看不見的,找的就是這種感覺。“中”之后是“正”,頸正雙肩平、腰正雙胯平、身正氣血平。
“正”之后是“松”,好似百會有根線將身體向上提,自然收頜含胸、沉肩拔背,讓身體松弛下來同時精神放松。“松”以“穩”、“中”、“正”為前提,并非一味松弛。
“松”之后是“靜”,靜曰凝神。養元術入門并不復雜,就是凝神抱元,先凝神而后抱元。
所謂凝神并不神秘,是每個人從嬰兒到成年的過程中都必須掌握的能力,類似于人們常說的“集中注意力”,就是專注。雖然誰都會,但掌握的程度不同,運用在行為中,所謂的學渣和學霸往往就是這么分出來的。
同時達到既放松又專注的狀態,聽起來似乎很矛盾,因為精神高度集中的時候,人容易緊張與疲勞,很考驗意志品質且難以持久。通常情況下最接近這種狀態的體驗,有點類似于找一個舒服的姿勢與環境看一部電影。
假如人完全被電影所吸引,一度忘了自己的存在,也忽略了周圍的其他事物……當電影結束回過神來,感覺就像做了一場夢,這就接近于既放松又專注的狀態。但這是由某種單一的外部刺激導致的狀態,并不是每個人自主調整身心達到的。
養元術中的凝神有獨特的要求,通過身心調整達到松靜自然,第一步是姿勢與呼吸。姿勢先調整到位,接下來在清醒的狀態下止住其他意識活動,達到放松的專注。這通常需要心系一緣,養元術則從呼吸入手,而且是腹式呼吸。
有一個名詞叫“意守丹田”,很難對羅柴德這種人解釋清楚,其實也不必去解釋,甚至都不必知道這個概念。丹田怎么守?若是以為心里想著某個叫丹田的地方就錯了。“想”則意散,意散則不能入境,所謂入境就是達到某種狀態。
意守丹田的入門方法,就是專注地腹式呼吸。
此時的“丹田”在哪里?不必從肚臍往下量幾寸幾分。人都有胯骨,腹部兩側胯骨尖連線的中心就是丹田所在,或者說就是所謂的“下丹田”大致位置。它不必去找,就是腹式呼吸的核心區域,自然就能感覺到。
腹式呼吸有兩種,順式與逆式。所謂順式就是吸氣時小腹鼓起、呼氣時收回,逆式則與之相反。養元術入門要求的是逆腹式呼吸,吸氣時小腹內收,呼氣時則松開,以丹田為核心。
沒有經過專門訓練的人可能會覺得比較別扭,起初需要刻意去控制,這是一個漸漸達到專注的過程。此時的意識不是在思考問題,只是在控制呼吸和身體,如果太過刻意,則會導致不夠放松。
那么松靜自然的標準,就是從刻意過渡到不刻意的狀態,專注于呼吸,無需刻意而自然地保持逆腹式呼吸,同時調整呼吸強度,做到綿長無聲……
怎么衡量練習者已經有了效果,有人說是小腹發熱,有人說是全身微麻,有人說手臂不由自主就會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