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張三打上a族人、a地人、a類人的標簽,給李四打上b族人、b地人、b類人的標簽。然后在a類人中宣傳是b類人在欺壓a類人、在b類人中宣傳是a類人在欺壓b類人,將所有人撕裂為兩個群體,挑起他們內部的沖突與仇視。
至于張三和李四究竟是什么身份、他們為什么起沖突、有沒有起沖突、甚至有沒有這兩個人、事實的真相如何,對于挑起沖突者而言都無所謂,他們的目的只是為了撕裂某個社會。
這種撕裂社會的手段,通常都是縱向的、在同一個階級內部的,而不是橫向的、在不同階級之間的,通過縱向的社會撕裂,反而能掩蓋不同階級之間真正的社會矛盾根源。
社會撕裂之后是很難彌合的,a或b內部還會被同樣的手段再撕裂。曾經的非索港日常沖突大多表現為街區幫派模式,整個社會已經完全碎片化了。
那么挑起沖突者此時又在扮演什么角色呢?他們成為了指點江山的話語者、高高在上的救世主。
那么在很多沖突事件中,怎么分辨有沒有這種導向呢?有兩個判斷標準。首先借用偉人的話,是否有人將人民內部矛盾,強行扭曲為敵我矛盾?其次,是否有人將偶發的、個體的沖突雙方,都強行貼上某個群體的標簽,然后挑起群體的撕裂與對立?
直至如今,幾里國都沒有建立真正的居民登記制度,但是在十六年前,也不知是在哪一股勢力的援助與煽動下,居然給全體國民發放大多數人根本用不著的護照。
從生活習慣、文化傳統、血脈關系來看,其實幾里國并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民族劃分,但是在官方頒發的護照上,卻硬生生地將全體國民劃分為不同的民族,大致是根據長相吧,其實真正的標準只有始作俑者自己心里清楚。
說到這里華真行又問了一句“你們見過親兄弟的護照上是不同的民族嗎?當年有不少這樣的事情,只因為他們住得比較遠,長得也不太像,有人的鼻子稍微扁一點?!?
騷亂是從何時、何地開始的?事后居然誰也說不清,可能就是因為不起眼的、每天都會出現的民間沖突,被放大成群體沖突,從多個地點同時出現,迅速席卷了幾里國全境,還包括周圍的其他國家。
騷亂的后果,就是這個國度的分崩離析,一直綿延到今日。整個幾里國幾乎被砸碎了,貧困混亂不堪,幾乎沒什么油水可榨,早已被世界遺忘多時。
控制幾里國的原殖民宗主勢力,為什么寧愿讓這個國度打爛,也不能容忍它走向自強呢?因為他們不能容忍原有地位受到挑戰,這是一種強盜邏輯的延伸,在其群體潛意識深處,恐怕也充滿恐懼。
因為他們掠奪了這里,積累了原始資本,在片土地留下了累累白骨,有無數的罪惡尚未被清算。另一方面,他們也喜歡以神之名宣揚世人皆有罪、愛與寬恕才是最高貴的品質。
煉獄中的幾里國普通民眾想掙扎,只有踐踏著同胞的身體成為黑幫的高層,然后再接受更大的黑幫勢力控制,最終仍服務于他們的意志與利益,除此之外,別無選擇也別無出路。
為什么夏爾的演講從不掩飾自己的過去,卻能在這個國度的民眾中引起最廣泛的共鳴?因為夏爾領導的新聯盟,給了絕大多數人另一種選擇,讓他們能看到真正美好的希望。
華真行一路講述當年那場騷亂,以及騷亂前后的幾里國,他們在中午時分終于到達了瓦歌市。
瓦歌市也有相對“高尚”的街區,街頭總有警察巡邏,各大幫派都盡量避免在這一地帶鬧事,維持著表面相對穩定的秩序。
但離開這樣的街區,情況立刻就變了。他們四人的穿著打扮,尤其是相貌膚色,本不該出現在這座城市的很多地方,可是偏偏就出現了,因而顯得異常突兀,就似幾頭羔羊闖進了狼群。
污水橫流的街巷、破敗凌亂的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