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名和劉不盈這兩口子,把孩子和孩子的姥姥姥爺都接過來了,因為孩子還小離不開人照顧,又不放心離得太遠。還有朱乘理,則是把愛人以及父母都接了過來。
養元谷這邊早有承諾,如果家屬也愿意一起過來,一定會安置妥帖。
此前歡想實業也安置了不少援建工人的家屬,那些人大多是以探親或度假的名義過來的,到了這里以后發現生活條件還不錯,而且當地也能安排工作,所以就暫時留了下來。
只要他們肯暫時留下來,華真行的計劃就成功了第一步,等他們的工作穩定了又熟悉了這里的環境后,就有可能長期留下來。
農墾區就是北洛河流域,其所轄的范圍其實非常大,總面積有三百平方公里,包括上游的水庫區、下游的農墾區、濕地區以及三個鎮子。其南部邊界有刺網格柵與非索港其他地區分隔,只留了幾條門戶通道供車輛與人員往來。
刺網格柵以北,全是歡想實業名下的土地,或者說都是風自賓已買下的私人土地。新田鎮是農墾區的新區政府所在,擁有歡想實業的很多重要機構,新近又成立了一批生產企業。
至于這十九名原定風潭弟子的情況比較特殊,雖然這次家屬來的不多,但應該盡全力安置好,也好給其他人打個樣,讓大家都能安心。最佳的安置地點有兩處,班達市西郊的三湖鎮以及非索港北郊農墾區的新田鎮。
三湖鎮是養元術中心所在,蕭光等三兄弟經營了二十年,已打造成一片風水寶地,生活條件相對很不錯,但是經過一番考量,華真行還是把這兩批修士家屬都安置在了新田鎮。
當地常駐居民加流動人口已有一萬余人,其中大部分都是東國援建工人的家屬。新田鎮距離東邊的高橋鎮以及西邊的天河鎮都不超過二十公里,有固定的往返公交班車,往來很方便。
鎮址毗鄰北洛河,在兩片濕地之間,風光秀美,局部小流域的氣候環境也比幾里國其他地方好得多,有點像東國南方地區了。
歡想實業的項目一部、研發部、文宣部、計劃部都將主要的辦公機構遷到了這里,而新區政府也成立了資源管理局、綜合行政局……等一系列職能部門。
這是個小而全的構架,還要根據實際情況隨時做出調整,整個新田鎮就是一塊社會試驗田與培養基地,這里培養的并不僅是養元師,更重要的是將來打造真行邦的人才。
華真行特意抽空與蕭光一起回了一趟養元谷。如今瓦歌沙漠邊緣的交通線已經打通,而且在小旱季里沙漠中也可以開車,以他們的腳程,一天內就能從瓦歌市趕到養元谷。但華真行還是覺得速度太慢,不禁在心中暗想,假如能早日突破大成修為可駕馭飛天神器就好了。
從東國訂購的通用直升機還沒到貨,聽說快了,但就算有了直升機,總調用這種直升機來回跑也有點太浪費了。
歡想實業與東國匯英學校合辦的中小學首先就設在這里,使用的就是東國語教材,部分科目直接就采用了東國教材,只是按照柯夫子的建議,用的是上世紀八十年代末的版本。
將這兩批東國修士的家屬安置在新田鎮,生活上很好適應,幾乎和東國南方的小鎮沒什么兩樣,也沒有任何文化隔閡。
從洞天福地離去,又回到洞天福地之中,華真行就是要帶著他們親眼看看,養元谷此刻已是一座空谷,所有人都被派出去了,又向他們解釋為什么會把谷中學員全部派出去。
楊老頭此刻已返回了雜貨鋪,柯夫子又不知上哪里云游了,偌大的養元谷只有墨大爺一個人在每日打造洞天結界。
華真行與蕭光為什么要抽空回養元谷一趟?因為那十九名修士就是沖養元谷來的,假如沒有這處天成的洞天福地以及秘法傳承,他們也不可能萬里迢迢來加入養元師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