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納再一次走進圖書館的時候想到,自己有一個星期沒來了。
這次,戴納過來的目的主要是開始鉆研魔畫。早想入手,直到現在才抽出空來。
戴納走到上次的書架,把上面有關魔畫的七、八本書籍都拿下來,搬到一個僻靜的角落,戴上手套,仔細翻閱起來,并不斷把關鍵點記下來。
戴納以前一直以為魔畫的原理與《預言家日報》上那些照片一樣,有些像麻瓜世界的一小段視頻,都是通過眼睛的視覺暫留原理實現的。
可現在明白魔畫的原理截然不同。魔畫中的事物會不會動,完全取決于畫家在作畫時,有沒有用魔力預設該事物的行為模式。
跟變形術中變出魔化物的道理是一樣的。
而魔畫中的事物,例如人的肖像,能跟現實世界發生部分交互,是因為肖像所處空間并不是二維空間,而是畫布二維空間和現實三維空間的夾層空間。
所以肖像既有二維空間的特征依然存在于畫布上,無法與現實世界做出實質接觸;又具有三維空間的特征可以動作,可以與現實世界信息交互。
根據《如何成功制作一幅魔畫》等書中所述,制作魔畫之初,就需要通過煉金手段開辟出夾層空間——在畫布上用煉金藥劑繪出煉金陣,然后通過魔力激發這個煉金陣。
現在煉金陣和煉金藥劑的相關知識都被三個家族壟斷,具體的陣圖和配方都有嚴格的保密措施。要畫魔畫,需要從這三個家族中購買處理好的畫布。
在《魔畫從入門到精通》一書中,就列有供應商的郵購地址。戴納對這本書的作者很是佩服,版權可以賺一筆,廣告費還可以賺一筆。羨慕啊!
除此之外,麻瓜世界的圖的景深,是根據景物距離觀察者的遠近,安排景物的大小來實現的。
魔畫則不然,景物是一層層疊加上去的。
先涂抹專門的煉金藥劑,在夾層空間上擴展出一個層空間,然后繪制離觀察者最遠的景物,再抹一層,再畫次遠的景物……直到將所有畫面畫完。
從處在三維空間的觀察者的角度來看,隨著其上疊加的層空間越多,所在層的景物會越小,符合看畫的習慣。
可是對于同處于一個夾層空間的畫中人來說,景物還是原來大小。
就跟戴納家傳承屋里的那副魔畫一樣。隨著老人往畫面的深處走去的時候,戴納看到老人越變越小。
可從畫中老人的角度看,他自己和景物的大小沒有任何變化,只是所處的層空間離戴納越來越遠。
戴納查了下,這種煉金藥劑的配方也是保密的,需要直接購買成品。
戴納琢磨著,要是沒有背景,只是肖像畫的話,不需額外拓展出層空間,這種煉金藥劑不用也無妨。怪不得見到的肖像畫大多數都只有肖像,沒有背景。
省錢!
凡是壟斷的東西,價格都不會便宜。
不過,戴納也不是非要自己畫肖像畫。只要這些肖像畫能形成溝通網絡,戴納甚至只要說服一副魔畫作為散布消息的源頭就可以了,自己畫不畫都無所謂。
可遺憾的是,從戴納了解到的情況來看,似乎還做不到。例如,胖夫人只能在附近的畫中串門,她無法跑到韋斯萊家的某幅畫中。
除非韋斯萊家也同樣有一副胖夫人的畫,這樣兩者可以輕易會面。所以目前的情況是要么距離近,要么是同源。
戴納的理解,畫中人物是能瞬時從一個夾層空間到另一個夾層空間的。這個前提是認得路——距離近所以知道路徑,不會走錯夾層空間;同源,依然是知道路徑,憑著感應也不會走錯夾層空間。
只要讓畫中人知道路徑,從理論上講,就可以實現任意兩幅畫間的互訪——無論存放畫的位置相隔有多遠。
戴納覺著,魔畫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