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躍馬戲根本沒有進行到征西胡的環節中去,從一開始到結束,都是在涼州以東血戰。最后他們是守住了長安,但是他們忘了收復河西啊!
帶著血戰獲勝的滿足和入骨三分的遺憾,入畫人的神識五味雜陳地回歸身體,再次回到了現實世界,神思卻仍然停留在血色夕陽暈染之下的長安城闕之上。
第二場躍馬戲結束后,上元節也到了,長安城內的巴蜀工匠們仍然在勤勞熱烈地為建立護軍府而趕工。大明宮和東西兩市也開始了節日的布局。但是凡是入過畫的百姓們都感到了心底的空虛。
“總覺得缺了點什么?!比藗冊谶M行著日常的勞作之余,都會下意識地掏出入畫匣,追憶著那一段可歌可泣的長安城之戰,掛念著萬里之外持旌而泣的塞外遺民。
在第二場躍馬戲結束的時候,雷長夜粗略統計了一下,進入躍馬戲的入畫人已經突破了六十萬。楚小岳和宣錦等人的工作效率確實非常高。
在這場躍馬戲里雷長夜特地聘請了巴蜀就曾經為他效力過了一批說書人入畫。這些說書人在長安之戰中當然很難存活下來。不過他們都學會了作為神識懸掛在天空中觀看戰爭進程的騷操作。
等到游戲結束,他們被雷長夜分成幾批散入江南、河東、魏博、山西、山東等地,把第二場躍馬戲的精彩片段,編成段子,在各地牌社、茶樓、酒肆一天講一段,把躍馬戲的影響力進一步擴大。
雷長夜還把一直在長安候命的王歲找來,讓他帶上一批安排局的成員,滲透到河東、山西、山東和魏博等地,尋找口齒伶俐的說書先生,向他們資金和便利,讓他們進入躍馬戲采風,找到入畫人游戲中的精彩故事,也編成段子,繼續擴大游戲的影響力。
他自己也找出了幾個在躍馬戲中表現出色的入畫人。這些人都是各地武館中的高手。他將他們的人物形象做成了英雄符卡,令他們成了與大唐各地豪杰并駕齊驅的英雄人物。
其中一個人物叫做皮士誠,正是當初與李象淳等人一起入畫雷公戲的兵王館武師。自從仇士良惡貫滿盈之后,他徹底離開了北門長上,回到了兵王館繼續閉門苦修武功。
他本來也沒多少錢,所以沒錢玩雷公戲。但是后來有了躍馬戲,他最終還是沒忍住,開了一場去體驗。
令他驚訝的是,在游戲中他居然遇到了失去音訊多年的同門師兄弟。他們因為理念不同,分道揚鑣。他留在京城謀出身。他們則退隱各地市井做了看家護院。
在游戲中,他們不約而同地重新回到了熟悉的兵王館故址,再次成了武館的一員。這一次他們再也沒有去神策軍,也沒有去考武科謀出身,而是踏踏實實地一起組建土團,一心念著守護長安。
當聽到長安被圍,他們是第一批登上長安城墻抗擊外侮的中堅力量。他們從戰爭一開始一直戰斗到了西胡退兵。皮士誠從頭到尾一共砍掉了一百多個西胡士兵的腦袋,成為了入畫人中的英雄,居然擁有了一大批崇拜者。
而當他出畫之后,他驚訝地發現整個長安城的說書人都在講述他和他的同門師兄弟的英雄事跡,仿佛他真的成了一個擊敗西胡的大英雄。
走在街上,無數百姓看到他都會笑著朝他打招呼,還有幾個人上來就和他勾肩搭背,他仔細一看,赫然發現這些都是曾經和他并肩戰斗過的士卒。
這些榮耀和體面,都是他投身仇士良麾下二十多年從未享受過的待遇。無論他賺了多少金餅子都無法擁有這種自豪和滿足。
皮士誠一下子就陷進了躍馬戲之中。他難以想象,如果有朝一日這些感覺都消失了,他還能剩下什么。
和其他所有入畫人一樣,他天天都在望眼欲穿地等待著第三場躍馬戲的開戲。
同樣的情形在所有被雷長夜選中的“英雄人物”身上發生著。這些在江湖市井中隱姓埋名的退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