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
這到讓姜萬鈞有些困惑了,真把大寧周邊的敵人都給收拾干凈了,未必是好事??!
沒有敵人的大寧,恐怕走不遠。
讓誰來做大寧的敵人呢?
高句麗?
倭國?
還是吐蕃?
或許,這個“敵人”哪怕并不是真實存在都沒有關系。
馬車緩緩駛入遼東城,許敬宗的動作比姜萬鈞預想中的要快很多。
圣駕剛入城,許敬宗便親自率領上千輛運送物資的車隊趕到了。
這可是解了牛進達燃眉之急,沒錢沒糧,放屁都不響。
內閣特意將高士廉,王珪,于志寧三人派了過來,隨行的還有新歸降大寧的孔穎達,張儉,張公瑾。
姜萬鈞只單獨召見了高士廉,了解了一下京城的情況。
高士廉帶來了一個好消息,白山和長孫無忌在西南已經打開了局面。
或許到明年,占城的水稻就能從海上直接運送到天津港了。
姜萬鈞可沒有被“勝利”沖昏頭腦,長孫無忌幾乎將整個西南的商人都聚攏到了一起,“捕奴隊”的人數已經超過了二十萬。
他們在孟加拉灣以西,扶持起來大量他們自己的勢力,粗略統計一下,沒有一千也有八百,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增加中。
果然應了那句話,“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
姜萬鈞之前希望佛門,道門,世家們,能夠在西域打開局面。結果他們很不中用,最后還要姜萬鈞親自下場。
沒想到,上邊拉胯,下邊反而是搞得風生水起,這上哪說理去。
“讓他們成立一個聯合王國吧!想必有了實力的他們,也不會甘于一直當奴隸販子。具體怎么做,讓輔機和內閣商議討論。”姜萬鈞的話算是給高士廉吃了一顆定心丸。
姜萬鈞并沒沉浸在大寧版圖不斷擴大的喜悅之中,事實上姜萬鈞也不追求大寧的疆域無限擴張。
大寧疆域的北方,以北海為界,西北方向以迦布羅為界限,然后沿著山脈,到喜馬拉雅山,一直南下,最后到孟加拉灣。
孟加拉灣那里建一座港口,能夠將那一塊大陸上的資源從海上運回中原就好。至于以西的土地,姜萬鈞可以不要。
咳咳,在地圖上畫完,姜萬鈞感覺好像比之前的大寧版圖大了一點點。
不過問題不大,與時俱進嘛!
大寧的東邊版圖,毫無疑問,都是大寧的。
送走了擦冷汗的高士廉,姜萬鈞又召許敬宗,王珪,于志寧三人問了些話。
少府的任務很重,姜萬鈞又屬于想一出是一出的主,要不是偶爾會翻看自己筆記,姜萬鈞有時候根本記不住自己都說過什么。
打發走了許敬宗等人,姜萬鈞召見了孔穎達等人,勉勵幾句就將他們丟給了牛進達。
姜萬鈞也是最近才發現,牛進達不僅會帶兵打仗,在治理一方上也是有些能力的。
這樣的武將,是大寧現在最稀缺的……
整個大寧政和六年,姜萬鈞都是在忙碌中度過的。
幾乎每天姜萬鈞都能看到捷報,有西域李靖傳來的,有西南白山傳來的,也有顏文遠傳來的。
大寧軍方的三座山頭,好像在互相攀比著誰更優秀。
而在這三人之下的,一大批將領,紛紛開啟了揚名立威之旅。
秦瓊在西域上演了百騎踹營,擒獲高昌王的壯舉,威震整個西域。
蘇定方則在遼東,三天下三城,斬殺高句麗大將,生擒活捉高句麗王。
羅士信和席君買,半個月滅掉了百濟,十日后燒掉了新羅王的王宮,之后成功與蘇定方在陸地上完成了會師。
隨著西突厥,高昌,龜茲,高句麗,百濟,新羅,真臘等四十七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