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長孫皇后輕喚了一聲。
“嗯?”姜萬鈞走神了。
“陛下,渤海公主說,倭國在洛陽有一些產(chǎn)業(yè),似乎吸納了也少文人士子。”長孫皇后隱約有點擔心。
現(xiàn)在大寧的讀書人越來越多,僅有很少的一部分能夠進入官場,剩下的很大一部分,要么服務(wù)于商賈,要么選擇離開大寧謀前程。
大寧花了那么多的錢培養(yǎng)起來的讀書人,怎么可以不為皇家服務(wù)呢?
長孫皇后早就想為此事好好勸勸皇上了。
“倭國啊,朕之前便收到了消息,隨他們?nèi)グ桑 苯f鈞對倭國的布局早就開始了。
現(xiàn)在倭國內(nèi)部正在戰(zhàn)亂,這里邊自然少不了高句麗,新羅,百濟的遺老遺少們的功勞。
在大寧滅掉了半島三國之后,姜萬鈞可是一口氣將三國上萬戶的貴族送去了倭國。
現(xiàn)在倭國內(nèi)部的勢力紛紛跑到大寧來招兵買馬,準備在那座島上分出個大小王來。
姜萬鈞肯定要支持的,等到琉球那邊準備妥當,就可以入場摘桃子。
至于那些讀書人,姜萬鈞并不太擔心。
現(xiàn)在的讀書人,一流人才在朝堂,二流人才在商會,三流人才在地方,只有末流的人才才會遠走他鄉(xiāng)。
當然,也不排除有那么幾個懷才不遇的,覺得離開大寧可以有更好的前程。
姜萬鈞不會阻攔,讓他們出外闖蕩闖蕩也好,這有助于外界了解大寧,也有助于大寧對外界加深了解。
要說那些讀書人出去之后,會不會有反噬之心。
姜萬鈞以為要從兩個方面看,心思狡詐之徒,就算他們留在大寧,也不會安守本分,所以終究是要搞事情的。對于這一部分人,沒有什么好說的,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大寧不懼怕競爭,不管明的暗的,正的邪的,大寧都不怕。
大寧不是君子國,盡管“君子國”這個稱號大寧戴得穩(wěn)穩(wěn)的。
世界也不是君子的世界,只不過出于各種理由,人類必須相信大多數(shù)人是善良的,是正義的。
因此危機將永遠不會消失,這點姜萬鈞十幾年前就有心理準備。
而對于那些比較明智的讀書人來說,他們追求的是實現(xiàn)自身價值,應(yīng)該不會愚蠢的跳出來與大寧為敵。
合則兩利,跳出來與大寧作對,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他們何必要置身于旋渦之中呢?
今天的大寧如日中天,可不是那么好圖謀算計的。
“觀音婢,西宮那邊不是閑得慌嗎?那就讓她們好好研究研究女子的禮儀。如果她們做得好,朕會讓人推廣。”姜萬鈞總要給那些女科的考生謀一條出路的。
順便,姜萬鈞也可以考察一下,她們的器量,看看她們是否能夠堪當重任。
姜萬鈞不把這件事情交給高士廉等人,就是怕他們弄出來一個加強版的“三從四德”,那就沒得玩了。
姜萬鈞相信,大寧的女人應(yīng)該不會讓他失望……
帶著長孫皇后,姜萬鈞一直逛到了月上柳梢頭。
一開始姜萬鈞還矯情的不承認自己的身份,到后來干脆也就不藏著掖著了。
前來匯報工作的小吏排成了長長的隊伍,不管有沒有正經(jīng)事,都想來露個臉。
姜萬鈞趁機了解一些情況,偶爾也會指點幾句。
治理如此龐大的一個國家,如何讓各部門靈活運轉(zhuǎn),不那么僵化尤為重要。
姜萬鈞比較高興的是,大寧的臣子至今依舊保持著極高的熱情,并沒有固步自封,志得意滿。
隨著房玄齡,杜如晦,褚遂良等人一批人成長起來,魏征身上的擔子也沒有那么重了。
內(nèi)閣宰相已經(jīng)擴編到二十四人,內(nèi)閣部門上上下下有三千多個官吏。
之前萬賢閣還有空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