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子安腳下金光閃動,瞬息退出十里,同時招出四海瓶,倒出真水,把手上火焰撲滅。
“雖然法力龐大,但與我近身纏戰,真是不知死活。”汪子安看向對面。
雖說在火行氣息下,魔神頭顱、手臂盡數恢復,但殘留于心中的痛苦卻是無法消弭的。
“你惹怒我了。”魔神怒吼,六臂齊揮,一手拿著五龍盤旋的金輪,一手端著火紅大印,另一手,則是一茶壺模樣的東西。
羅宣賴以成名的五件寶物,萬里起云煙被汪子安收走,一對飛煙劍又被當面斷去,僅剩這幾件在手。
汪子安的目光當即被那小壺引走。
其他寶物他還不放在眼中,只有此物,才能對他造成殺傷。
“再來。”五龍輪砸下,汪子安只以長矛一挑,將其打落,大印砸下,他把二氣幡祭起,也是輕易擋下。
唯有那小壺,口吐火光,凝成萬千火鴉成隊撲來。就算他有四海瓶在手,也廢了不少功夫,才將其撲滅。
“這羅宣根本無法激發萬鴉壺的真正威力。”汪子安眉頭動了動,心中想道。
這萬鴉壺的來歷太過玄奇,對于每一個人族來說,都有不尋常的意義。
傳聞此火是燧人鉆木取火時的第一朵火焰,開啟了文明的起源,象征人族至高功德。
后來此物一直流傳于祝融之手,不知怎么被羅宣得到,煉成了這件靈寶。
這里的“祝融”不是什么十二祖巫,而是其他兩種含義。
一是炎帝玄孫祝融。
二是三皇五帝時期的官名,每一位夏官、火正都被稱為祝融。
黃帝時期,夏官容光被稱為祝融。
顓頊時期,夏官改為火正,時有火正重黎被稱為祝融,這位即是“長琴”之父。
帝嚳時期,重黎之弟吳回為火正,被稱為祝融。這位的孫子季連即是后來的楚國祖先。
通常所說的祝融,就是以上三位。
而重黎、吳回兄弟兩人出身的部落,也被稱為祝融部落。為了與炎帝祝融區別開來,這里的祝融部落又被成為顓頊祝融。因為,這兩兄弟乃是顓頊重孫。
帝堯時期,帝堯棄祝融之名不用,改為司馬,封弟閼伯(èn),即商朝開國君主成湯的先祖子契為司馬,而子契又被奉為火神。
傳到后代,祝融之名變成大司馬,又演變成兵部尚書。
換言之,這萬鴉壺中的燧火是一直掌握在“兵部尚書”手中的。
那么,這燧火怎可能只有這點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