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我無精打采的的接起電話。
“我靠,牛子,你這邊除了風頭就跑了,我們哥幾個搬了半天的石頭!”孫崴抱怨道。
“我這不是把那對花中花給安頓好嗎。”我有點不好意思,忙給自己找個理由。
“你趕緊問正經事,餓著呢。”電話那頭傳來光哥的聲音。
“什么事啊?”我好奇的問道。
“沒事,我們說問問你,乾德通寶,是哪個朝代的?你就說是清朝還是明朝吧!”孫崴問道。
我有些蒙,“好像都不是啊,我想想啊。”
思索片刻,我說道:“乾德元寶,是五代前蜀王衍乾德元年鑄。”
“五代,什么意思?”孫崴問道。
我有些無語。電話那頭,光哥搶過了電話,“喂,牛子,給具體說說,是寶貝嗎?”
“五代十國時期,前蜀后主王衍乾德年間鑄乾德元寶。該錢基本形制為小平錢,版式有大字、小字以及背月紋等式。乾德元寶除折五型為珍稀外,其小平錢相對遺存較豐,諸譜多載,不難見到。這個乾德元寶背有月紋,隸、真兩種書體。銅質小平,隸書錢體小,真書錢體較大。隸書旋讀,元字第二畫左挑。有光背、背月紋之別。有銅鐵二種。傳有鐵錢,未見。乾德元寶存世較多,其中一枚折五型大錢僅見拓片,實物已不知留落何處了。”我說道。
“至于通寶嘛。五代十國時期,各政權鑄幣寶文雖然相對元寶為多,然亦有通寶。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后蜀時期分別鑄“廣政通寶”和“大蜀通寶”兩錢。那么,前蜀除了元寶以外,是不是也鑄有通寶錢呢?后蜀的通寶錢是不是后蜀繼承前蜀,繼續采用的寶文呢?這從邏輯上講,并不能斷然排除。而究竟有無,當然首先是要有實物依據,并經得起考辯,才能回答這個問題。”對于專業的問題,我很謹慎的說道。
“我靠,聽不懂。你在家呢吧?等我們,去找你!”說完,光哥就掛斷了電話。
不到半個小時,光哥和孫崴就興致勃勃的來到我家。
“牛子,牛子,你看看這個。”光哥邊說,邊把一枚滿是銹跡的銅幣拿了出來。
“不會吧,你倆為個銅幣專程跑來找我?”我很是無語,不過目光還是掃了過去。
定睛觀瞧,這是一枚滿是藍銹的銅幣,顯而易見,是青銅材質。
“五代十國乾德通寶光背小平銅錢。”腦海里突然閃現出這幾個字。
我很是驚訝,“什么!”
“什么什么呀,銅幣。”孫崴接話道。
“這銅幣,你們怎么得來的?”我問道。
“你還好意思說!你出完了風頭,自己跑路了,留我們在那給南利搬了半天石頭!”孫崴說道。
“和銅幣有什么關系?”我懶得聽他啰嗦,問著重點。
“路上撿的。”光哥說道。
我暗嘆道。“我靠,我以為我已經是運氣逆天了,沒想到這哥倆更是傻人有傻福。我最多是淘寶貝,這哥倆滿大街撿東寶貝!?”
我心中早已有了答案,但還是認真的觀察起來,拿出卡尺和小電子秤,作了測量。
孫崴催促道:“牛子,你到底知不知道啊。我倆打著賭呢!”
“急什么急!”我沒好氣得說道。
“這鑒賞銅幣,首識書相。品文識書,清晰可見本品面文“乾道通寶”四字,隸書書體(似隸似楷),旋讀,光背。其字書寫雖然率意,然筆劃亦是橫直豎立,字形大小適中,布局協調,整體來看,凸顯古樸之韻,而將該書意與元寶錢進行比較,便不難發現其風格極為相似矣。由此可斷,本品書相符合時代特征,應為其時官爐所鑄,可謂開門。”我說道。
“次觀鑄相。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