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光!”一道光影從我眼前略過,我不由驚呼出來。
順著那一抹濃郁的紫光,我向前探著,這個小的箱子似乎比其他的要精致許多。
我迫不及待的想要打開,可是一把銅鎖把我難住了。
鎖是圓柱體,上面拴著幾個大小相同的轉輪,每個轉輪刻有不同的符號,具體的看不清楚。
中國鎖具歷史悠久,據出土文物考證和歷史文獻記載,鎖具發展至今有五千年歷史。新石器時期仰韶文化之骨錯石錯就是鎖鑰雛形。古代用骨頭制的解繩結的錐子,就是古代鑰匙的雛形。所以屬我國最古老的鎖具之一。古鎖初稱牡、閉、、鑰、鏈、鈐。早期為竹、木結構,起源于門閂。春秋戰國至魯班于木鎖內設堂奧機關,至東漢制金屬簧片結構鎖(又稱溝槽鎖)。入唐時所之多為金、銀、銅、鐵、木。明代遂成為廣鎖、花旗鎖、首飾鎖、刑具鎖四大類。歷經清代、民國到上世紀五十年代。古鎖工藝精致奧妙、文化內涵豐富。雕花刻字如:狀元及第、長命富貴、麒麟送子、龍鳳呈祥等。尤以魚形鎖為例,在《芝田錄》中道:門鎖必為魚者,取其不暝守夜之意。魚亦作年年有余之吉利。古鎖也寓意財富,故有驢馱鑰匙馬背鎖之說。后衍生至愛情永恒,家族永續,身體永康,似乎一切良愿盡寓其中。據資料記載,最早的用木制成的鎖,其不堪一擊只能作為象征性的鎖。的金屬鎖最早出現在漢代,是簧片結構鎖。明清時代是古鎖的鼎盛時期,以銅質和鐵質為主。上世紀50年代,成本較低的低焊鉤鎖、葉片鎖、彈子鎖陸續進入我國市場,中國古鎖從此退出了歷史舞臺。透過泛著滄桑的古鎖,領略著中華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
“這是一個廣鎖,而且,是個密碼鎖!”借助微弱的光線,我下了斷定。
雖然知道這個鎖為何物,但是又犯起難來,一是不知道密碼有多少種排列組合的方式,二是即便想要強行打開,也沒有合適的工具,而且害怕強行開鎖,會對盒子里的寶物造成損傷,畢竟這一抹紫光,一定是寶光!
我輕輕撫摸著,這個箱子,雕工很是精細,雖然不大,但是卻很有重量。
我一邊打量著,一邊撥弄著轉輪,由于銅銹,銅鎖已經有些糟腐。
“咔嚓。”一聲清脆的聲音,銅鎖的簧輕輕彈開。
“打開了?”我很是詫異,但還是迫不及待的掀開了箱子。
箱子里,赫然呈現出兩副鐲子,即便是在黑暗中,也很是吸引眼球。
“翡翠鴛鴦鐲!”這個名字躍然于我的腦海。
但是,悠悠的寶光卻不是發自這個驚世駭俗的鐲子,而是在鐲子下面的一塊石頭。
我感覺頭皮有些發麻。
我緊緊的盯著這塊石頭,想要知道他到底為何物,可是一直沒有答案。
我一拍腦袋,說道:“這是太極啊。”笑罵著自己愚蠢,這么明顯的答案,還要依靠異能。
太極是闡明宇宙從無極而太極,以至萬物化生的過程。其中的太極即為天地未開、混沌未分陰陽之前的狀態。兩儀即為太極的陰、陽二儀。《系辭》又說:“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其意指浩瀚宇宙間的一切事物和現象都包含著陰和陽,以及表與里的兩面。而它們之間卻既互相對立斗爭又相互資生依存的關系,這即是物質世界的一般律,是眾多事物的綱領和由來,也是事物產生與毀滅的根由所在。
這個石頭黑白分明,以同圓內的圓心為界,畫出相等的兩個陰陽魚表示萬物相互關系。陰魚用黑色,陽魚用白色,這是白天與黑夜的表示法。陽魚的頭部有個陰眼,陰魚的頭部有個陽眼,表示萬物都在相互轉化,互相滲透,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陽相合,相生相克。
“這也太逼真了吧!”我沒有發現任何刀斧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