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天,神武堂外少見地上演了一場鬧劇。
有一名年輕人跟神武堂的工作人員大吵一架,最后甚至從堂里吵到堂外,跑到大街上吵架,最后鬧得雙方都丟人現(xiàn)眼。
無論在什么時候,看熱鬧都是人之本性,很快有好事者搞清楚了年輕人的身份。
這人名叫宋知桓,乃是布武閣閣主宋言的族弟,也是如今布武閣的掌柜,很多當初在布武閣購買過秘籍的武者,其實都認識宋知桓。
而宋知桓與神武堂矛盾的根源,在有心人刻意推波助瀾的情況下,也很快就被抖了出來——布武閣的武學拿不到鑒定證明,想給鑒定費都不行。
這些幕后消息一經(jīng)披露,頓時輿論嘩然,神武堂儼然成了仗勢欺人的地主惡霸。
這事其實說起來挺可笑,因為各家都在以鑒定費的名義給神武堂上貢,以證明自家武學的合法性,而布武閣正是其中最早行動的一家。
布武閣現(xiàn)在出售的十門武學,都是早就拿到過“官方鑒定”的,嚴格來說等于已經(jīng)有了官方背書。
只是實際操作中,依然每一本都需要鑒定,因為后續(xù)出產(chǎn)的內(nèi)容未必跟以前一樣——盡管干這事對布武閣來說沒有任何好處,但確實存在可能性。
不過對于公眾來說,想法就簡單直接得多了。
人家布武閣明明以前都鑒定得好好的,也沒少給你神武堂送錢,現(xiàn)在神武堂突然說不給鑒定了,這不就是故意打壓人家的生意?
誰都知道,神武堂跟布武閣現(xiàn)在是競爭關(guān)系,雖說以神武堂占據(jù)的市場份額,其實完全沒必要進行打壓,可是民眾哪會在意這種細節(jié)?
你說這是一個誤會,哪有神武堂仗勢欺人來得有意思?
既當裁判又當運動員,在任何時代都會惹來廣泛的反感,何況神武堂這回是猝不及防,對手卻是有心算無心,早就做好了引導輿論的準備。
于是在短短一天的時間內(nèi),“神武堂仗勢欺人”已經(jīng)成了新的熱點,大半個上京都在討論這件事,連帶著讓布武閣都蹭回了不少熱度。
當然,想要以此扳回多少市場份額,那也是癡心妄想。
無數(shù)武者前腳罵著神武堂不要臉,后腳就進神武堂買武學,真香定律成功生效。
……
砰!
聞亦奇一掌拍下,面前的紅木方桌頓時四分五裂。
但余怒未消的聞宗師依舊不解氣,抬手一指前方,手指都快戳到面前那人的鼻子上了“你們……你們簡直無恥至極!這等過河拆橋的手段也用的出來,神武堂的臉都被你們丟光了!”
被他指著的人名叫李大銘,正是之前負責秘籍鑒定工作,與宋知桓大吵一架的那名神武堂弟子。
李大銘其實心中依然憤憤不平,在這件事當中,他認為自己并沒有什么過錯。
因為需要鑒定的武學秘籍越來越多,人手不足并非只是借口——縱然是神武堂自家生產(chǎn),那也得查看是否有錯印、漏印的情況,有時候有一個筆畫印得模糊,就可能出大問題。
在這種情況下,他的一名手下建議減少工作量,將外部的秘籍鑒定先行暫停,李大銘想都沒想就同意了。
畢竟對外部秘籍做鑒定并不是神武堂的義務,只是一個幫助性的工作,又不是完全拒絕,只是晚一點再進行鑒定嘛……
那外面停誰家的最好?當然是布武閣啊!
他們家量最大,而且之前鬧得名頭這么響亮,風頭隱隱都要蓋過神武堂了,早就讓不少神武堂弟子暗自不爽。有機會光明正大整治一下,當然不會放過。
不過心中再如何不滿,面對自家宗師,李大銘也不敢有絲毫表現(xiàn)出來的意思,只好低著頭受教。
幸好他并不是一個人面對聞亦奇,這里是神武堂的臨時長老會現(xiàn)場,李大銘只是臨時被叫過來問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