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竹編就不愁銷路了。但想想還是哪里不對,他就趕緊給上官潤打了電話,說了事情的經過,征求上官潤的意見。
上官潤聽了以后給出了自己的意見。上官潤說“你可以讓竹編廠銷售你的竹編產品,但你不能要加工費,而是要和廠里簽訂合作合同,廠里幫你銷售可以給廠子按一定比例提成,但你家的竹編一定要貼自己的品牌,等打出知名度,你就要自己開工廠,自己去銷售。”
等劉父和竹編廠談判時,竹編廠大多領導并不同意,他們覺得這樣會被劉家搶走生意。但那些訂單已經簽下,那些工藝品都是劉母自己創作的,劉父在上官潤的指教下早就報了專利權。所以竹編廠無權使用。
竹編廠如果完不成訂單就會賠償一大筆違約金。沒辦法,竹編廠只好同意了劉家的要求和劉家簽下來合同。
這些訂單給劉家賺來了第一桶金,在上官潤又出資幫助下,劉家建了自己的竹編廠。招收了村子里的鄉親們,免費教鄉親們竹編手藝。獲得了鄉親們的好評和感激。
劉父又高薪聘請了幾個竹編高手來幫忙,他家的竹編由于很有特色,欣賞性高獲得了大家的喜愛,現在已經銷售到了國外。
竹編生意越來越好,劉家自己的竹林都不夠用了,他就又把他家附近的竹林也都承包了過來。這些在鄉親們眼中雞肋的竹林終于發揮了大作用。
在劉家竹編遠銷國外的時候,因為要現場表演,劉宇軒的兩個妹妹和母親也出了國,見了外面的世界。
這次出國對兩個妹妹觸動很大,她們感覺到不學習,就像傻子一樣什么也做不好,即使自己會手藝,但不識字也不行。兩姐妹一商量,就和父母提出去讀書。
這使劉父和劉母喜出望外,趕緊給兩個女兒請來家教先在家補習落下的課程,等攆上進度就送他們到縣里去讀書。
劉家終于也走上了發家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上官潤也很有成就感,他更認識到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