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非王家世代從文又從無二心,一直都是忠臣,恐怕早就成了宣朝的毒瘤。
只是王家雖然世代忠心不二只想做賢臣,但疑心病晚期患者安嘉帝卻是絕不相信的。
帝王心術有所戒備自是無可厚非。
王家勢大,聲望又高,為了籠絡王家,安嘉帝便娶了王家唯一的嫡女王錦月為后,更是在皇后誕下皇長子后就冊立了太子。
可謂是做足了體面,只是本就樹大招風,安嘉帝讓王家做大做強后便開始動刀了。[space]
王家從文,又是世家大族對宣朝更是忠心不二。見安嘉帝這般看重他們,更是一門心思想幫大宣恢復盛世榮光。
安嘉帝也有建功立業的心思,君臣相合自然是努力了一段時間的。
但是一邊有朝中眼紅的政敵反對,另一邊又有賊心不死的外族細作挑撥。安嘉帝疑心病又重,猜忌之下君臣離心不是難事,安嘉帝在有心人拾掇下昏招頻出。
一番朝堂爭斗下,安嘉帝終于把通敵造反的罪名強行按在了王家族長王文孝的頭上。
安嘉帝借罪名將王家勢力拔起,但王家畢竟是世家大族,又的確是一直擁護宣朝的忠臣,這般的世家忠臣千年不出其一。
王家雖然沒有了權利,但聲望卻是實打實的。如此重罪之下也仍舊有人拼了性命為其翻案。
最終安嘉帝還是沒有將王家殺絕,返回祖籍科考的王錦曜僥幸留下了性命,并且在眾多忠臣幫助下為王家翻了案。
這通敵造反的大罪最終被安嘉帝咬牙親自翻案,并且讓王錦曜進入了朝堂。
只是原本安穩的邊境,在這樣一番爭斗下戰事頻頻失利,連失十城!
朝內又因為所謂的制衡無能之士眾多,清明的政治也不甚明朗起來。
安嘉帝和王家離心,索性將戰事失敗這筆爛賬扣在了王家頭上,若不是王家根基深厚名望甚高,又有王錦曜這般天資出眾的后輩翻案,恐怕王家人就只能吞了這滿門抄斬,含冤九泉的啞巴虧了。
安嘉帝不能再動王錦曜,但也徹底厭棄了王家,宮外他或許鞭長莫及,宮里的皇后和太子卻是現成的出氣筒。
皇后難產一尸兩命,太子也因為“憂思過重”纏綿病榻被軟禁在東宮。
雖然沒有廢太子,但是也與之無二了。
王錦曜氣極,但他一人勢單力薄根本拿無賴一樣的安嘉帝毫無辦法,原本還在意名聲的安嘉帝也徹底把御史和大臣們的勸諫威脅當做了耳旁風。
安嘉帝是皇帝,王家又被洗劫了一番,反對囚禁太子的臣子也被安嘉帝找借口按死了不少。
快穿之男配大佬上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