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高里文化課的內容占比非常少,畢竟是培養一技之長的地方,又不是要去考重點大學。
當然,如果是特別優秀的學生,也有可能被學校直接推薦到更高一級的大專院校深造,每個專業大概有510的學生有這樣的機會。
工藝美術班除了基礎文化課,還開設了三門專業課造型基礎、中華繩藝、景泰藍琺瑯畫。
上課鈴聲一響,學生們陸陸續續走進教室,到自己的位置上坐下,等候老師“大駕光臨”。
燕語的同桌是一個胖胖的女生,有個很好聽的名字莫莉。
雖然成為同桌快一個星期了,兩個人并不太熟絡,一來是燕語本來話就不多;二來莫莉就是看不慣燕語,寧愿去找其他同學談天說地,也不愿主動和燕語過多接觸。
當然,莫莉是絕對不會承認,她是因為妒忌燕語那么白,眼睛那么亮,偶爾笑起來的時候,原本面癱的臉會突然散發出光彩。
燕語呢,她對整個時代還處于半知半解的狀態,正在慢慢的探索之中,沒人打擾正合她意,還省得露了餡呢!
一個三十多歲,不胖不瘦,中等個頭的男人走進教室,“同學們,你們好,我叫王亦春,你們可以叫我王老師。今后,就由我負責你們班的景泰藍琺瑯畫教學。”
他舉起手中的畫板向大家展示,“景泰藍琺瑯畫,又叫做掐絲琺瑯畫或者景泰藍掐絲畫,來源于明朝的景泰藍工藝。這種工藝品在明代宗朱祁鈺在位時工藝技術達到了最巔峰,而上的釉彩多以藍色為主,所以得名為“景泰藍”。”
這是一幅“水月觀音像”,因為用了大量的金絲掐邊,再加上豐富濃厚的色彩,第一眼就給人一種強烈的視覺沖擊力。
“哇,老師,這是怎么做出來的?太美了!”
“是啊,我們也能做嗎?好像太難了。”
“老師,趕快教我們吧,我也想做出這么厲害的作品。”
學生們也是第一次看到完整的景泰藍琺瑯畫作品,頓時嘰嘰喳喳議論起來,都希望能盡快學到這門技藝。
王亦春環顧了一下四周,心中升起得意洋洋的自豪感。他繼續介紹道“傳統的琺瑯器是將釉料通過不同的加工工藝固著于金、銀或銅胎的表面,經焙燒后而成。在明朝的時候,景泰藍琺瑯器因為工藝制作繁瑣的原因,只能供皇家貴族使用。”
此刻,燕語的內心也有些不平靜,若要說到明代,在場的所有人誰還能比她更有發言權?自從莫名其妙的重生后,她一直活在不確定里,偶爾從夢中驚醒,甚至有種恍惚之感。現在,真真切切聽到了關于大明的事物,比從書本上看到的那些文字更來得震撼一些。
燕語抬起頭,認認真真地把老師手中展示的琺瑯畫看了一遍又一遍,心底升起淡淡的疑惑。她清楚的記得,自己的陪嫁里頭就有一套琺瑯胭脂盒,只是精巧華美,算不得多貴重之物,難道是自己記錯了?
不過,王亦春可不知道燕語心里是怎么想的,他用手比劃著,描繪給學生們看,“大家看看,600多年的技藝流傳下來,把宮廷御用琺瑯技法移植到平面畫板上,既保留了琺瑯器原有的古典美,又因融入題材的廣泛而具有現代美。”
“老師,你這幅作品,能值多少錢呀?”坐在燕語后面一排的大個子男生馬鳴抓了抓腦袋,問道。
“對啊對啊,老師,以后我們學會了能賺到錢嗎?嘿嘿!”其他學生也開始按捺不住。
聽到學生們這么問,王亦春清了清嗓子“藝術,是不能用金錢來衡量的!但是,作為老師,我可以告訴各位大家,這一副觀音像,就在昨天,已經被一位成功人士訂走了!至于價值多少,老師暫時保密,等你們把景泰藍琺瑯畫技藝學到手,再來思考這個問題。”
這時候,又有學生問了,“那我們什么時候才能學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