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秋季,燕家的老屋愈發顯得昏暗,只有一個房間里亮著45瓦的燈泡。
為了節約用電,大家都會自覺地呆在一個屋里,做作業、做飯、炒菜看電視,都放在一起,真是應了那句人間煙火,市井百姓。
閣樓上裝了幾塊明瓦,當初也是用來改善房子的光亮度的,現在看來,確實比一樓還亮堂幾分。
燕語沒開燈,就著微弱的光亮也能看得清清楚楚。她花了一天時間畫了幾幅發簪樣稿,都是要交給滿爺爺的,也不知他是通過什么渠道出售,售價幾何?
不過,這些都不關她的事,從一開始到滿爺爺那里典當開始,她圖的就是今后做事方便,讓些利益給別人,又有什么關系呢!與人方便自己方便,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咚咚咚”閣樓的木地板被震得直響,燕大爺用掃帚敲打著頭上的木板,“丫頭,還不下來吃飯?”
“知道了,來了來了!”燕語大聲答應道,快速將畫稿整理到一起。她倒不怕別人看到這些樣稿,只怕不小心弄臟了,還得重新畫一遍,浪費功夫。
“吃個飯還要三請四請,真把自己當成千金大小姐了,也不看看生在什么人家!趕緊過來盛飯。”燕李氏碎碎念著,遞給燕語一摞碗。
燕語沒吭聲,把飯盛好端到桌上,見燕建華和李淑嬌正頭挨著頭竊竊私語。
兩年前,縣政府就有了了舊城改造的思路,這一塊地方是肯定要拆遷的。但是,是拿安置房還是自己造,燕家一直沒有確定下來。
要燕語說,肯定是自己造房子好,上有天下有地,豈不是比住在“鳥籠子”強多了?
燕大爺也想自己造房子,最好造個三層,自己老夫妻住一層,二層和三層分給兩個兒子,一家人住在一起,那就完美了!
老伴燕李氏沒有意見,大事上她一向是聽老頭子安排,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嘛。
但是,兩個兒子卻各有想法。
果然,吃飯的時候,李淑嬌與燕建華對視一眼,先開口了。
“爸,媽,現在政府正在對老縣城進行規劃,咱們家這里是肯定要拆了,不知道你們二老有什么想法?”
“早幾年就說要改造,還來人量過面積,可后來就沒動靜了。現在,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你父親怎么說?消息可靠嗎?”燕大爺帶著希翼問道。
“可靠,絕對可靠!岳父有內部消息,而且這是縣城第一批改造項目,拆遷戶越早簽字越好,有一筆專項資金拿來獎勵,按人頭來分的。”燕建華肯定地說,一旁的李淑嬌連連點頭。
“老頭子,咱們可以重新造房子,太好了!”
“是啊,盼了多少年,終于可以住新房了。感謝黨,感謝國家,這日子啊,真是越來越好了!”
老兩口沉浸在喜悅中,眼中充滿了對未來的美好向往。
不過,燕語卻沒有這么樂觀,究竟能不能造新房,一要看政策,二還要看家庭成員是否能達成一致。爺爺奶奶年齡大了,是不能完全做得了主的。
只聽見李淑嬌說道“造房子是好,但是,唉,怎么說呢?現在老縣城里面,哪有多余的空地給拆遷戶造房子?恐怕,都是要到農村去了。以后,添添讀書怎么辦?難道,還要到城里租房子住?”一邊說,眼圈就微紅了。
“這不是沒有定下來嘛,你看你,怎么就急了呢?爸媽肯定會考慮到這些情況的,而且大哥家的幾個孩子也在讀書了,他們不是更要緊嗎?好了,吃飯,吃飯吧!”
燕建華嘴巴這么說,眼睛卻盯著爹娘,看見兩老聽了進去,悄悄地捏了妻子一把。
兩人的一舉一動都落在了燕語眼里,這讓她也想起來了,好像,這老房子自己也有一份呢!
先不說拆遷補貼是按人頭來算的,當年燕家只有三間房子,后來隔壁鄰居外出超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