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用品也開始短缺起來!
衡陽保衛戰打到7月10日,城中的傷兵已經超過了3000人,很多傷員的傷口開始只有用鹽水擦洗。但在酷熱的天氣里,傷口往往會迅速化膿,隨后帶走士兵的生命。
每天日機的轟炸,也使得傷兵們無處藏身,最后城中竟然找不到一處完整的住宅。
最關鍵的是,彈藥沒了!
這場保衛戰打到現在,第十軍的步槍子彈消耗了六成,手榴彈只剩下三成,迫擊炮彈只剩下不到兩成,那六門山炮的炮彈早就已經打沒了。
但就是在這樣惡劣的環境里,第10軍卻如張德山所言,沒有一個孬種!
不過,雖然大家抱著必死的決心,誓死不退,要與城共存亡,但是不少士兵還是想要在死之前,將一些遺書,或者是錢款,匯寄給遠方的家人。
私下里,很多士兵都在互相聯系,希望能選出幾個人,從戰斗不太激烈的城池后方,渡河出城,潛入北岸的一個小鎮子里,去幫他們給家里人寄信和匯款。
最終,瞞著所有軍官,幾十個士兵偷偷的商討了之后,將這個任務交給了楚秋和另外一個士兵,因為他們兩個年紀最小,就算做了逃兵,也值得一點。
7月12號,楚秋和另外一個戰友,懷里揣著五十多封書信,和一些錢款,乘著夜色較黑,摸著黑偷偷出了城,架著小竹筏,游到了對岸。
他們懷里的那些信,大多都是一些遺書。
諸如“孩兒不能再為您盡孝了。”,“我要為國家民族而死。”,“希望你們節哀,為國戰死,我不后悔。”,“戰爭勝利之日,勿忘燒紙告知于我。”
這些信封雖然輕飄飄的,但是楚秋卻覺得無比沉重,仿佛身有千斤擔,壓力前所未有的大。
他們在夜幕的掩飾下,悄悄的渡河之后,連夜走了一個晚上,卻都沒有走到小鎮上。
沿路的所有村莊,此時都已經空無人煙了。
直到天亮后,楚秋和戰友因為連夜趕路,實在是有些餓了,便挑了一個沒人的村莊,隨便找了一戶人家,用人家的鍋蒸了自帶的一斤多的大米飯。
就在蒸好米飯之后,耳朵比較尖的楚秋突然聽到了屋外的牛棚里好像有什么動靜。
“警戒!”
他神經立馬緊繃了起來,抓起步槍便做好射擊姿勢,和戰友互為犄角,慢慢的靠近了牛棚。
就在他們舉著槍走就進牛棚里時,躲在牛欄的稻草里的一個小女孩連忙舉起手,顫抖著說道“別開槍,我是華夏人!”
楚秋被突如其來的聲音嚇了一跳,槍口立馬對準了這個面色饑黃的小女孩,幾秒鐘后,他才反應過來,松了口氣說道“你家大人呢?”
“跟著村長逃難了,媽媽說路上養不起我了,就只帶著弟弟走了,沒帶我。”
楚秋怔了怔,緩緩放下了步槍,重重的嘆了口氣之后,便轉身走回了屋子里。
“造孽啊!”
他將鍋里已經煮熟了的米飯盛了慢慢得一碗,遞給了躲在牛欄的稻草里的小女孩。
小女孩已經餓了好幾天了,每天只能吃一點野菜和紅薯干子果腹。
這碗白米飯,是她從小到大,難得的一頓好飯。
這碗飯雖然沒有任何配菜,只是一碗簡單的白米飯,但是她一輩子都無法忘記,直至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