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種階段,儲水池工程大,人力少,進展緩慢。
別人不知道,系統卻看了個明白,這貨就是故意的,故意把士兵調走的七七八八,拉長工程進度,他好長時間賴在水磨村不走。
陰險小人!
說回糧種,王安慶在簡寧身上得到啟發,取消了旱地細糧的播種,補發下來的麥種他拿去各村換回來雙倍的粗糧種,加上之前得已保存的糧種,竟勉勉強強湊齊了幾千畝地的糧種。
補種期間,各家閑置的小娃全部有秩序的安排起來,瘋狂在四野挖野菜。
這個季節的野菜逐漸變老變硬,但沒有一個人嫌棄,挖回去吃不完就晾曬干,儲存起來。
要知道救濟糧到現在還沒個影兒。
曬干的老梆子野菜放到七八月份說不好就是救命的東西,如果不是山汛莫名其妙提前,地里的糧食本該抽條,現在卻剛下種,意味著中間青黃不接的時間段拉長了。
關鍵,六月初夏本是多雨的季節,叫人不安的是,自打那場連綿暴雨停歇之后,將近二十余天,老天全然沒有要降雨的預兆。
天氣干燥晴朗。
簡寧提議修儲水池,王安慶一開始并沒有真正放在心上,畢竟村外就有一條水量滔天的大河,即便有短期干旱,大不了把引水渠口挖低一點,照樣可以從嶺河引水灌溉。
可是,接連二十天的艷陽普照,嶺河的水位在緩緩下降,經受一場不可預料的山汛,王安慶考慮事情學會了從長遠角度出發。
假設,假設一直不下雨...…嶺河水位不斷下降,引水渠口可以挖低到什么程度?必然是不能太低,缺口挖太低,只要來一場雨,上漲的水瞬間就會沖垮缺口。
屆時,地勢低的田地瞬間被淹。
地里的糧食再也禁不起折騰,方方面面王安慶不得不考慮周全,是以簡寧建議挖儲水池才是最好最安全的解決辦法。
定下主意,王安慶強忍肉疼,派人去魚塘里撈起來幾十斤草魚,準備晚上給辛苦挖儲水池的兵哥哥們加餐。
下了血本!
早些年荒年間,魚塘里的生物和長在淤泥里的藕,曾經是村里人的救命稻草,食不果腹山窮水盡之期挽救了無數人的命。
所以除了每年過年撈一次魚,采藕季節收獲一次藕,平常是絕對不會去動魚塘的。
魚塘在大伙心目中的地位,就是饑餓的最后一道防線。
隱形大佬你崩人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