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萬象神宮中的朝會,開了很久,直到上午都快過完的時候,殿內才有大的動靜響起。
殿門外的內侍們,已經準備上前為大臣們推開殿門。狄光昭趕忙將插在腰上的橫刀拔了出來,從新掛在腰間革帶上。然后站到一旁,靜候著殿內的人下了朝后自己也好下值回家。
高數丈的殿門,厚重無比,光潔的漆面反射著亮光,內侍們顯得有些吃力的兩人一組,將一左一右兩扇殿門緩緩推開。因為是大朝,平日還顯得很是寬敞的明堂里,今日也顯得有些擁擠。
無數的花紅柳綠、姹紫映紅擠在一起,站在殿門外的狄光昭忽然又一個大膽的想法。這個時候要是有一隊弩手在外面,朝著這里面來上幾輪齊射,不知道后果會怎么樣。
不知道這個頗為大膽的想法,狄光昭也只能是想想而已。
宮殿里,有內侍提著嗓子喊著退朝。隱隱約約間,狄光昭還看到御座后的上官婉兒,用眼神將韋團兒避開,然后親自上前攙扶著武則天,向著殿后走去。等圣人的身影消失在眼前后,群臣這才按照班次品級往外撤。
最先走的是站在最靠近殿門的官員,這些人品級相對來說都很低,在京五六品左右的樣子,放在神都里就什么也算不得了。這些人悶著頭之所以能參與朝會,也只是因為京官的原因,在朝會上也只不過是帶著耳朵而已。
等這些人做了,就到了神都里各部寺衙門的正副堂官們,這些人就顯得很是閑情逸致了。緩緩的踱著步子,成群的聚在一起,或是商議著今日朝會上的事情,或是討論著各部之間的公務,再不就是竊竊私語著神都里的八卦。
等見著站在殿門外的狄光昭,有些人也不由的慢了下來,點頭示意。
狄光昭自然是笑面迎人,連連開口招呼著“牛少卿安康!今日氣色當真是不錯!”
“哎呦,張侍郎多日不見,可是越發的容光煥發呀。”
“吳將軍,上次說好的一起打獵,狄某可還等著呢……”
“這是哪位啊……竟是黃刺史,這是回神都述職?家父從吳縣送回來的家書,可是時常提到刺史為人公正賢明,治下百姓紛紛擁戴!”
“李公,前幾日送給府上女眷們的東西,可還滿意?要是不夠用了,下次只管和我說,給您打八折!”
“……什么?您老慢些說?什么……您要將自家孫女許給我?那可不敢……”
“許公慢些走,小心臺階!”
狄光昭臉上的笑容好似凝固了一樣,對每個人都熱情四溢。這些從宮殿中走出的人,有的是與狄家政見相左的,也有與老狄志向相同的,只不過所謂伸手不打笑面人,每個人都對殿門外這個熱情的少年人,還以微笑。
另一旁有御史走出,看著殿門外完全不合規矩的狄光昭,卻也無可奈何,只能是憤憤的冷哼幾聲。對于這個整日在明堂外吆喝著的禁軍將領,御史臺早就上書彈劾了數次,然而每次呈上的奏章都被留中不發。
甚至在政事堂里,幾乎都不被諸位相公談及,就算是隱隱與狄家不對付的梁王殿下,也似乎不怎么愿意談及。到最后,這些御史差不離也品出了些什么,就此作罷只當是看不見這么一個人。
等這些朝堂上的中堅力量緩緩離去后,便是那些大佬們緩緩走出。
之所以這些地位權勢最高的大佬們走在最后,一來是這些人不是六部尚書、就是三省的堂官,政事堂里的相公們更是齊聚一起,最低的也是六部侍郎級別的。能坐到這些位置上的,也基本都是上了年紀的,走起路來自然是要慢一些。二來也是為了給這些大佬留出足夠的時間,借著下朝的時間商談軍國大事。
走在最前面的一人,雖然臉頰方正但卻顯得有些陰沉,一身緋袍也撐不起天朝大氣來。幾名御史和少數幾個官員緊緊的跟在后面,都是不敢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