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懷義見那宮門里走出的,只不過是一小小侍郎,以及兩個自己并不認識的人。
他對這些朝堂上不認識的人,自然是潛意識的劃入到不入流的小官里。
于是,薛懷義繼續開口說“不知殿下提及狄公,難道是與梁王所說的那名禁軍有關?”
薛懷義腦海中開始思索,想到狄仁杰的幾個孩子,似乎其中的老二長得頗為健壯,對武事也甚是熱愛,只不過又聽說這位狄二郎自小就少了狄公的精明智慧,想來又不可能討得圣人歡心。
太平公主微微一笑,指了指宮門下“薛師傅要見的人,可不就在那。狄公家的三郎,如今在母親身邊領著郎將的差事。近來洛陽城里大受追捧的化妝品,正是這位狄三郎與上官內舍人一同弄出來的。”
李令月最后一句話,則是打破了武三思的謀劃,但也幫狄光昭解釋了一遍。但卻是讓狄光昭,和上官婉兒之間的關系顯得不清不楚的。
果然,薛懷義的臉上露出一絲明悟恍然,心想上官婉兒在圣人身邊的地位可不比他低,隨便為那狄三郎說上兩句好話,圣人看著上官婉兒的面子,一個小小的禁軍郎將自然是不在話下的。
隨后薛懷義也將目光,正式的投向宮門下跟在楊執柔身邊,走出來的狄光昭身上。
已經走了過來的楊執柔,按照三人的站位前后,姿態平穩的作揖施禮“下官見過殿下、薛師傅、梁王。”
狄光昭與唐休璟落后半步,也隨著前面的楊執柔一同叉手施禮。
李令月似乎對朝堂上的官員都很熟悉,喜盈盈的上前到了楊執柔面前,落落大方的說“許久未見楊侍郎,前些日子太平得了幾套舊書,知道侍郎素來喜愛收藏這些,等稍后見過母親出了宮,太平就讓人送到侍郎府上。”
楊執柔微笑還禮,感激的說“那就先行謝過殿下了!”
對于李令月這般明顯的拉攏,楊執柔已經是司空見慣,朝堂上哪一個官員的喜好,都逃不過這位公主殿下的耳目。只不過李令月在朝堂上的政見還算是平和的,加之她現在的身份,和各方的官員也都相處的還算融洽,自然不會像面對來俊臣等任,亦或者是武家兩兄弟一樣,往往都是避而遠之。
武三思站的最后,看著這些人相處融洽,不起波瀾的樣子,牙根就是一陣陣的酸痛。暗自憤憤不平,卻也不顯露于色,在后面輕輕咳嗽兩聲,說了句王府另有他事,就在眾人的恭送聲下,登上那奢華的馬車離去。
與楊執柔客套完之后,李令月并沒有就此離去,而是目光轉移看向狄光昭,輕聲開口“這位,想必就是名聲大起的狄三郎了吧。當真是一表人才,這身盔甲倒是襯托的將將好。”
狄光昭有些始料不及,不知道太平公主為何會知道自己,只能是沉聲說“末將見過殿下。”
李令月控場,神態平常的說“只不過這身盔甲,卻也只是軍中常備制式。三郎要是不嫌,某府上另有一套盔甲,乃是當初阿耶讓工匠特別打造的一批,如今大概也少見了。”
李令月的阿耶是什么人?
那可是高宗皇帝!
就連在邊上旁聽的薛懷義也不由的微微側目,心生不解。更不要說,楊執柔和唐休璟,怎么也沒有想到太平公主竟然對狄光昭如此看重。
狄光昭也連忙俯身彎腰,推辭道“高宗所制,光昭不敢領受。”
李令月卻是不管,把臉一橫,說“孤想要送出去的東西,就沒有再收回來的意思!所謂寶劍贈英雄。阿耶所制盔甲,能不被閑置,穿在三朗身上,方才是真正起了應有的作用。”
英雄不英雄的,狄光昭不知道。但是狄光昭聽得清楚,這一回李令月用上了尊稱,就成了上位者所賜。
見推脫不得,狄光昭也只能是無奈的搖搖頭,臉上帶著感激說“臣下謝過殿下賞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