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就能看的出來,但眼下他并不具備爭雄天下的資本。今夏北地大旱,草原人畜挨不過冬,此次南下怕是逼不得已。眼下的蠻人就如同那餓壞了的狼群,哪怕是面對猛虎,他們也會拼死一撲,唯一慶幸的是,蠻人此次只為劫掠,并不會趁機吞下關中。至于我等是守是退,兩者都有好壞,就看將軍與諸位如何抉擇了。”
“則平不妨細細說來,也好讓我與諸位將軍參考一二。”
趙普點了點頭,起身走了幾步,沉聲道,“自古得關中者得天下,若依照諸位將軍先前之意留守,不僅失不了關中,而且收獲了民心,今后的關中各大勢力,將無人能撼動的了我等在關中的地位。只是將軍在長安這十來萬精銳,怕會所剩無幾,兩三年內怕是難以再圖謀中原。”
話到這里,他掃了眼兩側眾人,見他們都點頭贊同,便接著說道,“現如今大周遠在江南,大魏遠在西北,若我等選擇暫避鋒芒棄城而走,則保得這十萬精銳不說,還可待來年春暖之時,趁兩家毫無防備之際,迅速出兵拿下漢中、洛陽乃至汴州一帶,據一州半之地而坐望天下,則大業可期。
不過若要成其事,關中乃重中之重,如此一來,一旦蠻族退回草原,我等勢必要重新奪回關中,這其中困難諸位都很清楚,關中大勢力以及西北較近的大魏不會坐觀。再者,此時我等棄城而走,已失了關中民心,若再要下關中,怕是不易。且我軍中士卒大多乃關中子弟,軍心渙散是必然的,恐怕將軍等今后在軍中的威信也會一落千丈。”
說罷,他看著上座的趙將軍,“其中利害我已言明,至于如何取舍,還要靠將軍你來拿定。”
眾人沉默不語,一方是大義,一方是大業,要一時從其中取舍,確實有些困難。
趙胤猶豫再三,有些為難的看向趙普,“則平,我等這些年能坐穩關中,其中艱難你應該比誰都清楚,而十萬精兵我們此時也損耗不起,手中若沒了精兵,莫說北魏與那些一直背后搗亂的大族,單那榆林那李農夫就不會讓我等好過,這兩年他們一直都對關中虎視眈眈,只不過畏與我等手中之兵才不敢出兵罷了。如今天下風云已動,時間不待我,難道就沒有什么兩全其美的辦法嗎?”
趙普沉默半晌,終是嘆了口氣,“唉,有是有,但此計實非英雄所為。”
“無妨,”趙胤一臉激動,“還請則平快快道來。”
“也罷,既如此,我且說與將軍與諸位,蠻人意不再關中,而在漢中糧倉,若將軍既不想失關中,有不想耗費兵力,唯有遣人與蠻族商議,言我等放其入漢中劫掠,想來蠻族必會答應,只是如此一來,將軍怕是要遭天下人唾棄了。失關中,失的是關中民心,放蠻人入漢中,則失的是天下人心,還望將軍三思而后行。”
待趙普話音落下,立即有偏將上前勸阻,“將軍不可,如則平先生所說,此實非英雄所為。”
“英雄?”趙胤嗤笑一聲,“歷朝歷代,諸位可曾聞有哪個英雄得了天下?英雄如項羽者都不得好死,何況是我等?”
“這”偏將一時語塞,不知該如何作答,只得悻悻坐回。
“諸位,我等舉兵為何?不就是為了這如畫江山,為了這富貴榮華嗎?何必要計較這一時的聲名,成王敗寇,歷史一直都是勝利者書寫的,他日若我等能坐擁這萬里江山,誰敢對我等妄自非議?”
趙普垂首不語,臉上表情有些復雜,此刻他心底里異常矛盾,聽的出趙胤是打算放蠻人入漢中了,自從坐擁關中后,趙胤就變的連他都有些看不懂了,從前的英雄成了如今的梟雄,他不知道這種變化是好是壞,不過有一點趙胤說的對,英雄成不了大業,可梟雄腳下必將是冤魂累累。謀己、謀人、謀天下,為了趙氏江山,即便錯失大義,他也不得不將錯就錯了。
心底做了決定,趙普便不再猶豫,“眼下危機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