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他本身就是文成先生唯一的弟子,單說章氏對他那比之親娘更甚的態度,就讓下人們望而生畏。
文成先生向來不過問府中事務,一切都是章氏在打點,所有人的生殺大權都握在她的手里,若是哪個敢惹惱了這位小爺,還不得被她趕出府去?
好在章氏性子溫和,梅長青也待人和善,倒不至于讓下人們怕他或者躲著他,反倒是后院幾個小丫鬟都愛往他跟前湊,這大抵是小丫頭的功勞了,整天一沒事兒就在后院吹噓自己的小主子有多好、晚娘有多慈祥,惹逗的一群小姐妹都羨慕不已。
梅長青笑著跟門子點了下頭,便帶著小丫頭進門,章氏嗜睡,一般起的很晚,他便沒去后院問安,徑直去了書房。
小丫頭自是去后院找她的小姐妹了,燕小乙是個機靈人,早就跟府里不少的年輕仆從打成一片,如今用不著劉伯安排,自己就有了去處。
書房里文成先生沒在,也沒見著劉伯,梅長青估摸著兩人應該是出門去了,文成先生在錢塘也沒什么熟人,一大早的出門,想來是去了沈老那里,他便喊仆人煎了壺茶,一個人安靜的讀起書來。
這些天他在劉府讀《大學》,回了梅園讀《孟子》,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穿越的緣故,他覺得自己的記憶似乎比前世好了許多,書本里的內容幾乎看一遍就能記住,可以稱得上是過目不忘了。
一本《孟子》他翻看了兩遍就記得差不多了,不過他并沒有就此草草了事,讀書不解意,那就成了讀死書了。
比方說《孟子·梁惠王章句上》中有“君子遠庖廚”一說,大多人將其曲解為,君子不能入后廚做飯,但其實際不過是孟子在向梁惠王闡述自己仁善的主張罷了,君子遠庖廚,前后結合起來,大意是孟子不忍聽牛羊慘叫而不入廚房,是說君子要遠離血氣殺生之事,而非君子不能掌勺做飯。
當然,在這個三從四德的時代里,君子是不會入庖廚的,‘君子遠庖廚’,大抵是儒生們從孟子書里挖出的借口罷了。
文成先生在每一段文字后面都有詳細的注釋,為的就是讓他明意,而非一味的死記硬背。
中午,小丫頭跑來喚他吃飯,飯桌上就他和章氏兩人,文成先生依舊沒有回來,飯后沒了文成先生督促,他倒是陪著章氏多聊了會兒,才又回了書房。
直到傍晚將要離開的時候,他才見到了匆匆回來的文成先生,見他臉色難看,便小心翼翼的問起了原因,不曾想文成先生說出的話卻像一道驚雷,震的他頭腦發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