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爾等覲見。”
三人對李總管點頭,進了書房。
李總管扣上門扉,立于門前。
書房內,皇帝愁眉不展地看著手中的奏折。
看到三人進門,他直接將奏折推給了三人。
“你們三個先看看,這件事該怎么處理。”皇帝捏捏鼻梁,滿臉疲憊之色。
慕寒拿起奏折,三個人頭挨著頭看著奏折的內容。
“臣銘言。安源,上饒,九江之地自元春初旬以后,上天不雨已有四月有余。三月無雨旱風起,麥苗不秀多黃死。
天不降雨,食苗枯黃,河水皆干,山崩地雷。百姓食不果腹,痛失家園。
臣等開倉放糧,整頓施粥,開庫購糧,借地取水。
如今已過月余,錢散糧盡,毫無他法。
災民四起,哀鴻遍野。百姓怨聲載道。流言泛濫,更有一言,天不佑我朝。百姓忠信流言,臣無可奈何。臣愧對陛下,愧對我朝。災民爭糧奪水,臣無可奈何,不愿逼迫災民。
望陛下早日尋得佳法拯救災民,復我圣安太平繁華,百姓安樂。
臣跪求。”
三人看完奏折心情都很沉重。
嚴重的旱情還是逼的災民們暴亂起義了,這種情況是他們不想看到的。
“你們怎么想?”皇帝語氣深沉地問道。
這些日子皇帝為災民的事操碎了心,頭頂已生華發,鬢角染上雪白。
三人沉默良久,各自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慕寒立與二人之前,穩住自己的思緒,抬眸看著對面略顯滄桑的父皇,開口說道:“回父皇,兒臣認為災民暴亂,應當馬上派人撫慰災民。他們暴亂并不是本意,而是饑餓所致。兒臣想著若是糧食解決,百姓食可果腹,暴亂定可解決。”
景王附和道:“兒臣認為太子所言極是。天降大旱不是百姓之過,他們食不果腹,痛失家園,發動暴亂也是為了活命罷了。
如今賑災糧,賑災銀準備完畢,二者均可隨時運往災區撫慰災民。”
皇帝聽了他們的見解點了點頭,問道:“爾等認為誰適合前往災區負責賑災?”
景王開口舉薦:“兒臣舉薦太子。太子思維敏捷、行事果敢、足智多謀、善于溝通,兒臣認為太子若是充當賑災官定能解救百姓于水火之中。”
永王也開口舉薦:“兒臣認為太子和景王均可。”
皇帝掃視三人,詢問慕廷,“作何解釋?”
慕庭恭敬開口:“太子天資聰穎,勇猛過人。處理災民一事定會得心應手,毫無問題。”
“景王,同樣有勇有謀,才氣過人。然則景王為人和善,與災民可以更好溝通。”
皇帝將視線放在慕庭身上詢問:“為何不舉薦自己?”
慕庭失笑,“婉兒月份已足,安家待產,兒臣放心不下,無法遠離。”
孤女為妃這個太子不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