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東皇太一重新坐下,他與道家四人之間,似乎突然有了種格格不入、水火不相容的氣息。
古玄像是沒看到,望向了荀子。
陡然,正在看好戲的荀子,心中一個咯噔,親眼見證了剛才的一幕幕,他有了些心有余悸。
這位秦王,很可能、也不會讓他好過。
下一刻,古玄的聲音就響起“荀子先生乃當世大賢,更是為我大秦教導(dǎo)出了李斯、張倉這等大才。
今日,寡人就封先生為太學右監(jiān)正,還望先生為我大秦教導(dǎo)出更多有用之才。”
“唯,臣謝大王。”荀子心頓時放了下來,更是驚喜交加。
太學之名,如今天下誰不知曉?
秦國能夠這么快的吞并幾國,并且快速的對幾地保證掌握力度。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太學這十幾年來培養(yǎng)出了大量的官員。
這是最能影響秦國治國學說的地方之一。
能夠得到太學右監(jiān)正之位,絕對是喜出望外之事。
可以預(yù)想得到,不用多久,儒家就會在大秦中占據(jù)立足之地。
荀子原本的郁悶不悅,轉(zhuǎn)眼間就隨風而去,看向古玄的目光中,多了幾分真正的尊敬、擁護。
更是對伏念大加贊賞。
果然是他所信任的人,做出的選擇就是沒有讓他失望。
而北冥子、黃石公幾人,這時看向荀子的眼神中,也多了幾分難以言說的意味。
嫉妒、羨慕。
到了他們這個境界,看似一個個高深莫測,心如止水。
但實則,彼此間的爭斗更加可怕。
他們爭的是道。
學說之道,也是他們自身的道。
這種道之爭,不死不休,沒有絲毫的緩和余地。
荀子這么容易就獲得了如此重要的位置,他們當然羨慕嫉妒恨。
就算是情緒剛剛有些亢奮的東皇太一,目光也有些不善。
“黃石大師,太學左監(jiān)正之位,大師可愿擔任?”古玄又開口道,語氣平淡。
黃石公心中輕嘆,這看似詢問,比對北冥子、東皇太一、荀子更加尊敬的態(tài)度,實則是秦王又一次對他的敲打。
遠近親疏、信任程度,一眼就看出來了。
但沒有猶豫,立馬站起來堅定道“臣謝大王。”
不管如何,這個職位他都不可能錯過。
原本對荀子的羨慕嫉妒恨也少了許多,但隨之而來的,就是郁悶。
道家四人同樣的郁悶。
看似道家此次獲得最大,兩個職位皆有人。
可天人二宗合二為一的道家,絕對最強。
占據(jù)兩個職位,并不突兀,這就是實力。
不過兩個職位通通被人壓了一頭,這種感覺,實在有說不出的郁悶。
尤其是東皇太一和陰陽家,一個叛徒,居然凌駕于他們之上,這是奇恥大辱,絕對不可能就此罷休的恥辱。
“赤松子大師、逍遙子大師,你們就暫為我大秦客卿,立功之后,寡人再行封賞。”古玄看向最后的二人。
“唯,臣謝大王。”赤松子二人起身行禮,也沒有什么不愿的。
相比較于前面的四位,他們終究是弱了不止一籌。
“幾位愛卿都先下去休息吧,這場滅楚之戰(zhàn),到時還有勞幾位愛卿出力。”古玄淡然道。
“臣告退。”沒有多言,六人行禮退出大帳。
古玄看著他們離去,嘴角勾起些許有趣的笑意。
道家、陰陽家、儒家。
這三大勢力,終究還是到了他的手掌之中。
另一邊,退出大帳的六人,立即嚴謹分明的分為了三伙。
道家四人、東皇太一一人、荀子一人。
安靜中,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