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在午后回到了三元坊,春妮邀請方子安去家中吃飯。方子安本就要去和老張頭商議開面館之事,當下欣然應允。春妮的家在三元坊西北角,也是一棟破舊的小院,不過院子里卻打理的整整齊齊,家具物事雖然陳舊,卻也干干凈凈井井有條。老張頭早就等的捉急了,見女兒和方子安回來這才放了心。春妮下廚燒了三個小菜,老張頭也拿出了一小壺酒來待客,和方子安一邊吃一邊商談開鋪子的事。
吃到未時過半,酒菜也吃完了,事兒也基本商議妥當了。方子安根據老張頭和春妮所言列了個長長的采買的清單。三人仔細算了算,連租鋪面帶購置用具不過九十兩銀子便差不多了。方子安放了心,自己手頭的二百兩銀子還剩下一百六十兩,拿出一百兩來開鋪子,剩下的足夠自己支撐到秋闈大考之時了。當下拿出一百兩銀票來交給老張頭和春妮,讓他們父女照清單采買用具,找合適的鋪子準備開張。
老張頭認為應該立個協議,把事情寫個清楚。當下方子安又寫了一封合作的協議。協議上寫明了方子安出一百兩銀子,張家父女出兩個人力合作開面鋪子,雙方各占五成份額,收益對半分成。寫完了,讀給老張頭聽了,老張頭表示滿意。不過方子安卻又加了一句‘若面鋪虧本則自己獨家承擔損失’的話。老張頭倒是實在人,非要將這一條刪除,表示如果虧本的話他砸鍋賣鐵也要共同承擔云云,方子安當然不肯,這面鋪子是自己的主意,若是虧了要老張頭父女承擔的話,那自己心里如何過得去。在方子安的堅持之下,老張頭只好作罷。
協議謄錄兩份,三人按了手印,各自拿了一份,整件事便大功告成了。老張頭性子急,當即便要出門去找鋪子,非要拉著方子安一同前往。方子安只好一同跟著前去。
三元坊南街的鋪子其實不少,這里是臨安城中偏僻的民坊,所以鋪面有閑余。一般人也開不起鋪子。三人走到南街東口位置,在岔街的路口找到了一家鋪面。那鋪子要四十兩銀子一年,比其他的鋪面貴十兩一年,正因如此才沒租出去。老張頭還待跟鋪子東家磨一磨價錢,方子安卻當機立斷決定租下這里,那是因為方子安發現這家鋪子有個后院,規模還不小。倘若打理打理,大可在后院辟出更多的空間來,這樣前面的鋪面便可騰出許多空間來待客。而且后院若是搭上雨棚鋪上青磚地,更可當做經營的場所。租這一間鋪子,物超所值。
方子安將自己的想法悄悄告訴老張頭父女,春妮很是認同,老張頭雖覺得吃了十兩銀子的虧,有些肉疼,但見春妮和方子安都覺得值得,便也不再堅持。當下跟房東訂立協議,找人作中人將鋪子租了下來。
鑰匙拿到手里之后,春妮高興的要命,在鋪子和后院之中走了好幾趟,規劃鋪子的格局和想法,方子安一概答應。反正方子安只想當個甩手掌柜,其他的事情都交給春妮和老張頭,自己是不打算插手的。
老張頭也情緒高漲,當即便要去采買物品用具,春妮和方子安連忙制止。一則天色將晚,不便采買。二則鋪子里邊還需要改造格局,打造柜臺格擋,地面墻壁都要平整出新,現在采買東西為時過早。三人商議了明日上午一早在鋪子里碰頭,然后一起去請工匠裝修鋪子,采買物事。本來方子安是不想參與的,但一想到這么多繁瑣之事都交給他們父女兩個,搬來運去的,著實有些勞累。自己雖然只想甩手,但再鋪子未開張之前,這些事自己不能不參與幫忙,哪怕是當個苦力也是好的,于是便答應了下來。
其后數日,方子安和張家父女忙的不停,雖是一間小小的面鋪子,但絕沒想到會有這么多的事情要準備。但看著鋪面逐漸成型,柜臺桌椅全部擺設完畢,倒也成了個嶄新的鋪子的樣子,三人都開心不已。特別是老張頭,高興的走路帶風,還不時哼幾句小曲兒,開心溢于言表。拿春妮的話來說,自打娘去世之后,還沒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