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子安沉吟無語,他當然聽懂了周鈞正的話意。周鈞正的意思是說,能不能殺掉秦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能喚起朝野官員百姓心中的反抗之心,成為鼓勵天下人反抗秦檜的導火索,那也是一種成功。當今朝廷,秦檜專權十多年,已然根深蒂固,已然織就了一方巨大的黑幕將所有人籠罩在里邊,讓萬馬齊喑,讓天下人都已經變得麻木,忘記了中興大宋之念和大宋所受的屈辱。他要喚起人們的覺醒之心。
方子安當然欽佩周鈞正的這種以身飼虎的勇氣,大義凜然的的慷慨,但也覺得先生的想法也許只是一廂情愿。在方子安看來,一次失敗的刺殺能喚醒多少人心中的反抗之念?相反,秦檜會乘機殺了參與之人,并乘機牽連攀扯,制造更大的恐怖來震懾天下人,反而會讓更多的人因為恐懼而退縮。這到底是賺了還是賠了?更別說連自己的性命都不顧了。
“先生,學生欽佩您的作為,學生也理解您的想法。但豈不聞‘留的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先生若是能活下來,豈非更鼓舞更多的人反抗?何必非要死呢?先生能活下來,便是對秦檜的巨大打擊。就算刺殺沒成功,那也會讓秦檜氣的吐血呢。”方子安道。
周鈞正微笑看著方子安道:“子安,你的一片心,老夫能感受的到。你能來探望我,能為老夫奔走,我已然很欣慰了。你既然識破了我的想法,我也不隱瞞。是的,老夫逐你出門墻,便是擔心牽連到你。在老夫看來,你是可造之材,老夫豈能將你拖入此事之中?老夫行將就木之人,蹉跎一生,此身早已無用。而你則不同,你還有大把的年華,你身上有無限的可能。老夫做不到的事情,也許你能做得到。子安,你那兩句詩寫的很好啊,寫到了我的心里。‘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是啊,我大宋半壁江山淪喪,連遭金人羞辱,所有我大宋軍民的額頭上都刻著一個大大的‘恥’字。唯有收復山河,方可洗涮掉這個‘恥’字。否則,我大宋上下永遠都無心氣,都要生活在恥辱之中。老夫已經七十多歲了,我將帶著這樣的恥辱而死去,老夫不希望后世子孫都帶著這樣的恥辱活著。所以,老夫必須要做些什么。秦檜老賊不死,朝廷北伐無望。他不死,忠良之臣,主戰之人無出頭之日。永遠等不到大宋中興的那一天。所以,我才謀劃要刺殺他。因為他掌權多年,皇上對他百般信任,靠著其他手段已經扳不倒他了。所以才選擇了這條極端的路。子安,其實;老夫很高興,我周鈞正一輩子為大宋沒有做些什么,但臨到老朽,卻血性不改,做了這一番驚天動地之事,老夫其實心滿意足了。”
方子安緩緩點頭,他理解周鈞正說的話。自己來南宋三年,雖然大宋越發的繁榮富足,但是整體百姓的氣質卻帶著一絲絲頹廢和壓抑。因為每個人心頭都壓著幾塊大石頭。靖康之恥,大宋兩代帝王被擼去金國,嬪妃帝姬甚至是皇后太后都淪為金人的玩物,被恣意凌辱。后來,在收復中原有望的情形下,朝廷卻簽訂了屈辱的和議,大宋竟然向金人稱臣納貢,當今皇上都是金人冊封的,所有大宋的臣民都平白的更矮了一截。奇恥大辱之下不思反擊抗爭,卻茍安于臨安,朝廷無能,百姓豈有心氣?所有人都帶著內心深處的屈辱感生活著,這便是現狀。周鈞正顯然不想這么死去,所以他策劃了這次刺殺,希望能鏟除秦檜這奸臣,扭轉這種偏安一隅,只圖茍安的局面,讓朝廷重燃斗志。這其實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這一次刺殺,準備的實在不夠充分。我該勸說其他人再忍耐忍耐的。他們太性急了。可是老夫理解他們,誰能不急呢?誰肯繼續忍耐下去呢?失敗了便失敗了吧,我一點也不責怪他們。大不了一死罷了。子安,你的心思老夫都明白,你說有人肯幫我們,這讓我很是欣慰。因為老夫知道朝中還有人肯出手幫我,這便是希望之所在。然而,你怕是低估了秦檜老賊了,他是絕對不肯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