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劣跡的原因。秦檜說,那是吏部為了官員任用提拔而而對官員進行的調查所得知的,符合朝廷任免官員的程序。而這些事也非吏部刻意挖掘所知,是調查進行之時百姓和官員舉報所知。本著對官員的負責,吏部還花費了打量人力進行了核對,以免是別有用心的誣告。秦檜還說,這種方式自己覺得有些不妥,怕對官員造成心理上的壓力,他打算廢除這種稽核方式,或者改由皇上派人稽核,以免生出不必要的誤解。
奏折呈遞上去之后,不久后趙構做了批復:照例辦理,公心無愧,無懼謠言,朕知卿。
秦檜見了這批復,心中頓時釋然。皇上的意思是你按照規矩辦就是,不要多想。
事情雖然過去了,但秦檜當然不能放過公然搞事的趙瑗。自己沒有主動的去搞他,他倒反而跳出來了。那便不能怪自己不客氣了。于是乎,秦檜展開了行動。
……
卿園之中,史浩緩緩的向方子安說了一些秦檜最近的不尋常的舉動。
“最近,秦檜進見了太后數次,每次進見,恩平郡王皆在列。我們懷疑,秦檜是要發動立太子之事。天下人皆知,皇上極盡孝道,對太后百依百順,從不悖逆。如果秦檜和太后正在商議立太子之選,那么將對王爺極為不利。太后一向寵愛恩平郡王,恩平郡王嘴巴甜,會討太后歡心。倘若此時發動立太子之事,恐怕太后多半要支持恩平郡王。老賊自己不敢提立太子的事,估摸著要讓太后跟皇上提了。這是我們目前最為擔心的事情。”
“不是估計,我看就是確有其事。昨日我在宮里見到了趙琢,他以往見了我都膽怯躲避,但昨日他居然嬉笑不懼,洋洋自得,言語之中似有挑釁之意。一副小人得志的樣子。我想,或許他得了什么承諾,或者是知道太后和秦檜都支持他當太子,所以對我再無顧忌了。哎,我這步棋可真是走錯了。我為何要主動出擊呢?是誰教我這么做的?之前韜光養晦之策多好,起碼不至于激起秦檜這般激烈的反應。”趙瑗滿臉懊悔的道。
史浩神色有些難看,趙瑗這話雖然沒點名,但其實就是在說自己。正是自己從方子安言行中得到了要主動出擊,以張身勢,保護朝中忠良的想法,所以建議趙瑗這一次發揮作用的。現在被趙瑗埋怨,臉上著實有些掛不住。
方子安沉吟半晌,開口道:“照王爺和史大人所言,這事兒還真是有可能。秦檜唯一能打擊王爺的方式便是在立太子之事上。但王爺其實也無需這般擔心,畢竟這件事遲早是要面對的不是么?韜光養晦也有個盡頭,大象如何能躲在老鼠身后?無論王爺愿不愿意,王爺其實都早已是秦黨的目標。這是多不過去的事情。”
趙瑗道:“這道理我明白,可是不至于如此倉促。起碼在朝中我們得有力量與之抗衡。否則現在如果秦檜發起立太子的奏議,于我將大不利。我們甚至沒有任何扭轉的可能。這不是糟糕了么?”
方子安道:“王爺稍安勿躁,在下有些不成熟的看法,不知該不該說。”
“告訴你這件事便是要你說出看法和對策的,知無不言便是,不用忌諱。”趙瑗忙道。
方子安道:“我看,這件事未必如秦檜所愿。秦檜是要借太后之口提出立太子的事情不是么?他自己是不可能先提出來這件事的,因為那是皇上的忌諱之事。那么問題在于,太后便會向皇上提么?我看未必。”
趙瑗道:“何以見得?太后喜歡恩平郡王……”
方子安搖頭道:“喜歡歸喜歡,立太子可是大事,太后定會慎重。再說了,太后難道便不怕觸碰皇上的忌諱?太后便無所顧忌?恐怕也不盡然。”
史浩道:“那只能是不確定,倘若真發生了呢?”
方子安沉聲道:“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皇上今年應該春秋四十有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