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二十五,春闈大考已經過去了十三日,緊張的閱卷評定也進入了第十三天。
一般而言,大宋科舉大考只設兩名主考和若干副考便可,但本次春闈大考因為人數眾多,故而一改往年之例設立了三位主考官,連同副主考以及參與評閱考卷的人員達到了二十七名。
朝廷要求一個月內公布科舉結果,也就是所謂的放榜。但是,一般而言都會提前在十五日左右便可放榜。一來照顧舉子們急切想知道結果的心情,不必拖延結果。二來,很多舉子們遠離家鄉來到京城,在京城呆的越久,開銷花費便越大。這對于絕大部分家境一般的舉子都是沉重的負擔。三者,閱卷人手足夠的話也無需一個月的時間。那個限期只是給予閱卷者足夠的時間,免得這為國取士之事變得倉促罷了。
主副考官和參與閱卷的朝廷官員們其實也希望早日結束這個工作。畢竟這大宋科舉極為嚴格,所有考官和參與閱卷監考的官員們從命題敲定和身份任命下達開始,便已經失去了人身自由。這便是大宋朝的鎖院制度。其目的不言而喻,自然是為了防止發生泄露試題和杜絕科舉舞弊案的發生。所有出題監考閱卷的官員完全被限制在貢院之中活動,嚴禁同外界有任何的接觸。所以,在春闈前半個月左右,這些人便已經不能見任何人,一直延續到全部閱卷結束之后,期間長達一個多月時間。
這一個多月的時間是很難熬的,堪比是在坐牢一般。所以,閱卷錄取工作早一日結束,他們便可早一日回家。這也是大考放榜一般提前十天半個月便完成的原因之一。
貢院進賢樓是此次大考的閱卷之所,一共三層的小樓,最上層是幾位主副考官的住所,中間一層是主考官的閱卷商議評定的公房,而最下層的大廳之中,則是二十多名參與閱卷的官員們集中閱卷之所。
閱卷的過程也不復雜,但卻工程浩大。第一步是進行試卷的謄寫。為了杜絕在考卷上標記記號或者是字跡辨認上作弊,所有的舉子答卷都講會被統一用館閣體正楷字謄寫在專門的紙張上。一萬八千多份考卷,抽調選拔來的五十名國子學太學的學子在專人監督之下沒日沒夜的謄寫了三天三夜,才將所有的答卷謄寫完畢,編號對照一致。這之后才正式進入閱卷環節。
閱卷自然不是主考官們親自將所有的答卷都親自過一遍,那豈不是要將他們累死。大致的流程是:主考官跟眾閱卷官說明了每一場考題的大致思路,提出評定優劣的要點之后,便由閱卷官員按照主考們給出的閱卷思路進行初評。一萬八千多份舉子的答卷,在初評結束之后便會只剩下十分之一左右的優秀答卷,而這些優秀答卷才最終進入主副考官們的視野之中,進行更為精細的閱卷和評定。這其實才是最為關鍵和繁瑣的一步。
初評時,主副考官們在旁巡視監督,初評淘汰的答卷,主副考官會隨時進行隨機的抽查。每天都會抽查上百份進行復評,以防閱卷官員們遺漏和舞弊,或者因為什么其他的原因而故意作祟。每一份考卷上都有閱卷的記錄,何人閱卷,何時閱卷,淘汰的理由為何,都將有詳細的記錄。一旦有明顯的錯謬,閱卷者將要被嚴厲追責,甚至審訊拿辦。那可不是開玩笑的事。
這種種的舉措,雖不能說完全能杜絕作弊和不公,但基本上能夠保證整個科舉的閱卷評定過程的公正,對絕大多數人是公正的,那便是成功的科舉制度了。
進入閱卷的第十三天,初評已經三天前結束了。二樓三位主考六位副考在二樓大堂已經親自閱卷三天。一千多份優秀答卷已經評閱過大半,再有一兩天時間便將全部結束。這當中將會產生數百名幸運兒,他們將按照評定的結果分為一甲二甲和三甲,全部將成為入仕的幸運兒。
長條形的大桌案上,堆積著大量的謄寫過的答卷。幾名主副考官都在聚精會神的閱卷,讀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