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矩不存。朕欲興理明智,可乎”
題目前半段讀出來的時候,方子安還以為這又是一道要征求中興國策的題目,心里還頗為驚訝。高宗皇帝居然這么開明,殿試之上也要問這樣實際的問題了然而下半段題目一出來,方子安大失所望。整個題目其實早已不是談論實際的國策,而似乎趙構在抱怨發泄他的不滿。簡單來說,便是趙構抱怨大宋上下居然不對他感恩戴德,是他在大宋要亡國的時候穩定了局面,阻止了滅國之禍。是他將社稷從飄搖之中解救出來,將百姓們從顛沛流離之中解救了出來,經過這短短的二三十年時間,完成了國力的中興。居然大宋百姓還有意見,還毫無感恩敬畏之心,還紛紛亂說話,亂指責。這讓他很是惱火。于是他得出結論便是,雖然社稷中興,但是百姓教化缺失,禮數不存,民智倒退,所以理所當然認為需要進行一場人心的洗禮。興理學而收人心。他不想聽到任何對中興之世的質疑,他只想知道如何興理學而收攏人心堵塞人的嘴巴,讓大宋上下閉嘴指責。他要問的便是能不能做到這一點。
方子安理解了這個意思,心中不禁覺得可笑之極。解決不了問題,我便解決提出問題的人。殺是殺不得的,便需要一套理學思想來洗腦,這便是這道題中隱含之意。這個題目,方子安真的是無處下手了。
“殿試開始,此刻開始,不得喧嘩,不得離席。日暮封卷,不得拖延。請八位讀卷官監考秩序。請皇上下殿歇息。”秦檜大聲宣布道。
趙構站起身來下了寶座闊步離開,眾臣和舉子跪拜相送,之后紛紛落座,研墨沉吟開始答題。
方子安腦子發脹,他實在不知道這道策論題該如何去寫。他坐在那里發愣了足有半個時辰
也沒有任何的動作。抬頭間,他無意間看到了一束目光正看著自己,那是史浩,他是八位讀卷官之一,在場監考。
史浩的目光是透徹而懇切的,他似乎理解方子安的苦惱,但是他的目光中滿是鼓勵之意。他對著方子安微微頷首,掃視了一眼金碧輝煌的大殿,抖了抖身上的官服便轉了頭。方子安想了想,明白了史浩的意思。史浩是要告訴自己,要順利入仕才是重中之重。立足朝堂之上才是目標。所以不要糾結于其他的東西。就算這策論題實在偏頗可笑,但那是皇帝的策論題,他必須認真的寫文章,認真回答。
方子安嘆了口氣,他明白史浩是對的,到了這個時候自己絕不能意氣用事。不管怎樣,也要好好的構思好好的寫。自己無需去想的太多,改變不是今天,而是以后。穩定情緒之后,方子安開始鋪紙磨墨,腦子里回憶一些自己讀過的相關文章,拼拼湊湊摘摘選選,倒也很快順利的寫了起來。
大殿一角,一名舉子也抓耳撓腮的不知道如何落筆,一個時辰過去了,他的答卷上沒有一個字。他便是秦坦。毫無疑問,秦坦這一次也順利通過了春闈大考,因為題目他早就知曉,所以即便史浩評閱他的答卷也沒有任何的疑問,只能讓他過關。但今天這道題是皇上親自出題,之前誰都不知道是什么題目,就算是他祖父秦檜都沒敢問皇上要出什么題,所以,秦坦如何答得出來。
他連續幾次將目光投向祖父和萬俟卨湯思退梁師道等人求助,但這些人似乎都無動于衷。秦坦不知道如何是好,他想,今天怕是要砸鍋了。所以他坐在位子上如坐針氈,煎熬無比。
大殿門口,有人影晃了一下。萬俟卨看得真切,他走向秦檜躬身拱手道“秦相,下官去解個手。”
秦檜沉聲道“去便是,速回,不得耽擱。”
萬俟卨點頭低聲應了,走出殿外。下了臺階后,欄桿后一人緩步而出,將一張折疊的紙片遞到萬俟卨的手里,一言不發快步離開。萬俟卨將紙條攥在手心里快步回來,秦檜投來目光,他微微點頭回應,然后裝作巡視考場緩緩在舉子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