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夭之后,朕的心情一直很不好。朕和你們一樣,也有私心,朕想著,是否能再有子嗣,便可直接立儲,也少些爭議,有利于國家的穩定。朕不怕你們笑話,這是朕的真心話。”
群臣驚訝于趙構的坦白,能直接說出這種話來,既讓人覺得意外,同時又對趙構生出一些莫名的好感。趙構是個真實的人,真實的如同身邊人一般。
“元懿太子的去世令臣等痛心。臣等其實也希望皇上能再有嫡子繼承大統,皇上有這樣的想法,其實無可厚非,乃人之常情。臣等都能理解皇上的想法。”萬俟卨沉聲說道。
“是啊,人之常情也,臣等理解。”群臣紛紛道。
趙構點點頭笑道:“你們能理解朕的心情,朕很欣慰。但朕也知道,那種想法是不對的。倘若只是作為一個普通人,這么想自然無可厚非。但朕是大宋的皇帝,這么想便有些狹隘,并且有負列祖列宗之托了。朕雖無子嗣之望,但所幸,朕之前便收養了兩位皇子在身邊,他們一樣是太祖血脈,一樣有資格繼承大統。只要他們能擔得起祖宗基業,能夠成為大宋賢明之君,只要對江山社稷黎民百姓有利,朕怎可因為自己的一點點私念而一直對國本之事拖而不決。”
“皇上圣明!臣等欽佩無地。我大宋有皇上這樣的圣君,乃大宋江山社稷之福,黎民百姓之福啊。”秦檜激動的高呼道。
“皇上圣明!臣等欽佩!”群臣也激動的叫道。
“其實,皇上春秋正盛,也沒必要這么急著立太子。皇上完全可以再等等。”一個人突然出列躬身道。眾人看去,卻是楊存中。
趙構微笑道:“楊愛卿,朕只是立太子,卻也不是便要退位了。再說了,世事無常,朕也不能不早作預備。朕可不是心血來潮。昨日朕寢宮之中一名內侍突然猝死了,那內侍平日身子強壯,也只有三十多歲而已。御醫檢查后說,他是從屋子里出去,驟然遇到冷風侵襲,導致心跳驟然停止而死。朕由此想到世事之無常。意外隨時都會出現,吹個冷風都會死,誰能預料到?倘若朕身上發生了意外,卻沒有安排好繼承之事,若是因此導致我大宋混亂,百姓受苦,朕豈非成了大宋的罪人了。由此,朕下定了決心。昨日也去稟報了太后此事,太后也同意朕的決定。于是今日便召集諸位,將此事早早議定下來。”
群臣默然,原來皇上是受了刺激,所以才做了這樣的決定。
“眼下近年底,行事也不能太倉促。故而朕想要眾愛卿在年前這段時間幫著朕想一想此事。太子的人選,自然是在恩平郡王和普安郡王之間。恩平郡王聰慧仁厚,普安郡王……孝順有主見。朕委實有些難以定奪。太后是屬意于恩平郡王一些,不過朕還得聽聽諸位愛卿的意見。眾愛卿回去都想一想,這兩人誰更合適立為太子,優劣之處都可上奏言明。或者,你們還有別的合適的人選,也是可以提的。今日不必議定,只是希望諸位能和朕一起思慮定奪而已。”趙構緩緩道。
這番話的側重點再明白不過了,傻子都能聽出來,趙構的心思。雖然說人選有兩個,還可以另外推薦,但是誰都知道,其實皇上心里想要立的是恩平郡王。太后中意誰這種話說出來,那便是明示了。
“皇上,臣等必仔細衡量兩位皇子的優缺之處,為皇上排憂解難。諸位同僚都聽了,大伙兒都要好好的考慮清楚,然后上奏折給皇上參考。要從大宋江山社稷的角度出發,而不要以個人好惡出發。”秦檜沉聲道。
“我等謹記。”群臣紛紛道。
趙構點點頭笑道:“那好,這第一件事便暫且如此,明年開春才正式定奪,也不用那么急。不過,這第二件事,可是一樁急事。今日必須要定奪下來。秦愛卿,你代朕跟諸位說說此事吧。”
秦檜躬身道:“遵旨。”
所有人的目光集中在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