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笑道:“那又如何?雖非和秦檜老賊同流合污之人,但卻不是也毫無建樹,唯唯諾諾么?與其當個庸碌之臣,不敢伸張正義,還不如不當官。反倒是我張榮和我忠義軍的兄弟才是真正繼承我爹爹和岳元帥他們的遺志,殺金狗,收復淪陷之地,這才是岳元帥和我爹爹他們一直在做的事情。妹子,我告訴你,看一個人要觀其行而不要聽其言。嘴上說的再好,其實也是沒用的。”
這番話更是有指桑罵槐之嫌,言外之意是說史浩再煽情,也只是嘴巴上感恩,卻無行動,全是虛假之言。
史浩嘆了口氣道:“張統領。本人行事,自有我的一套原則。史某雖然對朝廷的做法有所不滿,但我是大宋子民,自當盡忠至義。正所謂食君之祿,忠君之事。我當得是大宋的官,吃的是大宋的俸祿,自然不能不尊朝廷之命。皇上下旨叫我去金國出使,不管我愿不愿意,我都得遵命前往,完成使命。這便是我的行事之道,這便是我史浩的忠義,也是我大宋每一位臣民都必須遵守的基本原則。”
張敵萬呵呵笑道:“荒唐。史大人,你們這些讀書人怕是讀書讀得迂腐了。那昏君昏聵無能,膽小如鼠。畏金兵如虎。你居然還說要忠于他。等有一天,他聽從秦檜老賊的話,下旨要了你的命時。希望你依舊能這么想。呵呵呵,真是好笑之極。”
史浩怔怔的看著張敵萬,沉聲正色道:“張統領,其實一點也不好笑。看來你還是沒明白一些事情。有時候君要臣死,臣便去死。那不是迂腐,而是真正的顧全大局,為了天下人著想。那是對天下人的忠義。”
張敵萬挑眉看著史浩,哈哈大笑道:“史大人,我越來越覺得你和我活在不同的世界里了。你說的話我怎么聽著那么好笑呢?而你卻一本正經,你莫非是魔怔了么?”
史浩搖頭道:“我可不是走火入魔。你可知道岳元帥和令尊張統制本來是有活著的機會的。當初朝中有人將秦賊要陷害岳元帥和令尊的消息告知了岳元帥他們了。朝廷十二道金牌召回岳元帥和令尊以及岳公子的時候,其實他們知道面臨的是什么。他們本可以選擇帶著岳家軍諸將和兵馬拒絕遵命,甚至可以自行占據地盤割據起來。但是卻沒有這么做。毅然決然的遵旨回到了臨安。你可知道他們是為什么要這么做嗎?你是否真正知道令尊想要的是什么嗎?”
張敵萬疑惑不解的道:“你這話什么意思?你是說這其中還有隱情?”
史浩道:“真正大忠大智大義之臣,絕不單單考慮自身危機存亡之事,而是將國家社稷大局至于一己之身之榮辱生死之上。岳元帥和令尊都是這樣的人。以岳家軍的實力和百姓的擁戴,就算岳元帥和張統制不撤兵,朝廷也無可奈何。然而,那么一來,朝廷必然分裂,皇上的權威必然喪失。有此先例,他人必然效仿之,則政令不出臨安,領軍之將皆起擁兵自重之心,我大宋江山必然四分五裂,金人則可乘機逐個擊破。岳元帥接到十二道令牌的召回之命時,他有一萬個理由不遵圣旨,但岳元帥想的是維護維護皇上的權威,維護朝廷政令的權威。所以他選擇遵旨而為,為的便是社稷大局。”
張敵萬皺眉道:“你的意思是,岳伯伯和我爹他們是明知會有不好的結果,卻還是選擇回去送死?”
史浩苦笑道:“那不是送死,那是顧全大局,維護皇上的權威。你怎么還沒聽明白。”
張敵萬冷笑道:“我自然聽不明白,明知要遭到誣陷卻還不反抗。那種昏聵之君卻要維護他的權威?這豈非太好笑了。”
史浩沉聲道:“張統領,我來問你。當初金兵南下,我大宋都城汴梁淪陷,二帝和帝姬后妃以及朝臣被擄走之時,我大宋是否已經到了亡國之時?有多少人認為我大宋還能重新站穩腳跟?是否人人自危,認為我大宋江山恐怕要傾覆了?”
張敵萬沉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