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城四城之外,奉旨率兵進城勤王的兵馬陸續抵達各處城門。北門,西門,南門三處,交涉無果的城外大軍開始對城門發動攻擊。守城的是城防軍的五千兵馬,各處城門只有一千多人,兵力不可謂不懸殊。
但是,燕京外城的城墻早已修建的巍峨高大,防御系統也極為完備。護城河寬如大河,城墻高聳數丈,城墻上方更是角樓箭塔林立,即便兵力懸殊極大,憑借著這些完備堅固的防御系統,攻城兵馬在倉促開拔沒有大量的攻城器械的情形下,想要攻破城門城墻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每處城頭只有一千多的守軍,數量雖然很少,但是他們可以牢牢占據箭塔敵樓的有效位置,攻城兵馬都在他們箭支覆蓋范圍內。當然,兵力太少是無法阻擋對方太久的,火力不夠強大并不能給攻城兵馬造成大量的殺傷,迫的他們撤退。但是在對方以泅渡的方式過河時,卻可以打這些活靶子,將他們射殺在河水和河岸上。長期來看,自然是城頭必破,但是守城門的城防軍的目的可不是要永遠的守住城門。蕭裕的命令時,阻止城外援軍進城,拖延時間到天明即可。因為蕭裕認為,從半夜起事到天光大亮的幾個時辰里,城中的戰斗應該已經勝利結束。屆時完顏亮授首,一切塵埃落定。城外的這些兵馬也失去了救援的意義。到時候他們要么歸降,要么自己騰出兵馬來增援城頭,燕京城是絕對不會被攻破的。
就在北西南三處外城城門外的攻城戰如火如荼進行的時候,燕京東門卻并沒有燃起攻城戰。相反,東城門吊橋大開,大批的兵馬正快速的從城門洞中飛馳進城。這些正是蕭懷忠所屬的西北軍的三萬兵馬。
蕭懷忠策馬站在城內廣場上,瞇著眼看著身旁源源不斷進入城內兵馬,神情若有所思。
昨夜自己離開蕭裕府中回到東門外的軍營不久,蕭裕的親信蕭招折便前后腳趕到了自己的軍營,傳達了蕭裕要他即刻起兵進城的消息。蕭懷忠得知了原委,知道完顏袞殺了蕭祚,而完顏袞自己也被擒獲到蕭裕府中被殺,他明白確實今晚必須起事了。蕭懷忠打發走了蕭祚之后,并沒有急于整軍開拔,而是坐在軍營大帳的燈下等待著。
蕭懷忠并非蕭裕死黨,他和蕭裕雖同為奚人,但是蕭裕和他的關系其實很一般。蕭裕為人高傲,雖然他口頭謙和,但是蕭懷忠在和蕭裕的交往之中,經常能看到蕭裕眼中不屑的神情的影子。蕭懷忠知道原因,當年大金攻遼,蕭懷忠的父親蕭啟章是第一批投敵的將領。此事在原遼國舊部之中便是個污點。雖然當時蕭懷忠還是個孩童,但是父親當年的作為自然帶給了他很多的屈辱的記憶。少年時,玩伴一起玩耍時,他便是經常被奚落的那個。所以,其實在蕭懷忠心中,所謂的故國情懷其實淡薄的很,他并沒有覺得復國對他而言有什么不尋常的意義。
這么多年來,蕭懷忠遵循的只有一個原則,便是利益最大化的原則。只要事情對自己有好處,值得自己冒險去搏一搏,他倒也并不會退縮。正是因為這種處事原則,所以他才能從一個低級的軍官一路站對隊伍,一路高升到樞密副使西京留守西北招討使的重要職務上。在大金朝廷之中,他也算是實力人物之一了。
昨日蕭懷忠在蕭裕府中盤桓了大半天時間,聽著蕭裕跟他大談什么反金復國的大道理,其實蕭懷忠心里根本沒有起半點波瀾。他要聽的不是大道理,他要的是實實在在的利益。結果聽到蕭裕說事成之后讓他當新大遼的南樞密使的時候,蕭懷忠笑了。在蕭裕看來,這種笑是開心的笑,但其實蕭懷忠的笑是不屑的笑。南樞密院樞密使?開什么玩笑?樞密院分南北,樞密使便有兩個。自己起碼也要當個正兒八經的樞密使才勉強能讓自己動心。其實自己想要的是南院大王或者北院大王的職位。那才是屈指可數的總管一方軍政人事財權的要職。自己如今的職位已然這么高,蕭裕又是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