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鄭志龍原打算是接受朝廷的官職的,但楊義告訴他,以他這種身份,當官毫無益處。他根本就不是大宋人,又何必去當大宋的官。楊義說,宋人有句話叫做‘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句話是刻在骨子里的,就算他因為救駕有功而被授予官職,時間一長也照樣被擄下來。楊義說,在大宋朝廷做官,若無靠山根基,若無左右逢源的本事,若無揣摩上意的本事,下場都會很慘。與其為官,還不如老老實實的當個商賈,利用護駕的功勞撈些實惠,遠離朝廷風雨,又可雄霸一方當個土皇帝。
楊義的話對鄭志龍頗有啟發,楊義提出了向朝廷要求的那三條。楊義告訴鄭志龍,壟斷是暴利的來源,香料壟斷看似只是海貿之中不大的一塊,但是足夠鄭家吃飽了,貪多嚼不爛,胃口大了反而招致眾人眼紅攻訐,蛋糕雖大,只取一塊便夠了,免得別人吃不到會跟你拼命。至于其他兩條,一個是為了保護既得利益,一個是排外穩固本地的根基。養私兵是為了在關鍵時候有自保之力。利用朝廷給予的養兵之權,秘密訓練大量可用之兵,將來不管時局怎么變化,哪個皇帝坐在龍庭之上,鄭家都可立于不敗之地。
楊義還告訴他,要讓泉州成為他鄭家的私人地盤。對朝廷可以吝嗇,對泉州百姓要慷慨大方。本地民心是鄭家立足的根本。一旦百姓心里只有鄭家而沒有皇上,則鄭家更是牢不可破。除了施舍之外,楊義說,控制人心的手段不僅僅是給予利益,而要會蠱惑他們。楊義說,宗教手段最能控制人的精神,要讓泉州百姓達到‘有教無國’的地步,必須要灌輸給他們一種狂熱的宗教信仰。而他鄭家信仰的回回教最為合適。這種回回教本就是有教無國的典范。
鄭志龍遵循了他的建議,隨著生意的逐漸成功,財富的逐漸積累,他在城中建造了金碧輝煌的回回廟,以慈善和施舍,救贖和寄托作為誘餌,從自己的母國雇傭教士前來傳教。讓他欣喜的是,在泉州和周邊各地,回回教以燎原之勢壯大。雖然很多百姓是為了享有成為信徒的各種福利而來,但鄭志龍不在乎,他知道假以時日這些人都會成為虔誠的教徒。而鄭家的聲譽也不僅僅是樂善好施的大商人。在泉州,他鄭志龍已然是真主的化身。不夸張的說,只要他鄭志龍說一句話,滿城教徒都會俯首帖耳。
鄭志龍對楊義當真是佩服的五體投地。這位賬房先生出身的人居然有這么大的本事,這真是撿到寶了。鄭志龍對楊義的話言聽計從,在城中給楊義修建了豪宅,給他大量的金銀美女享受。即便楊義提出要鄭家一半的股權,鄭志龍雖然惱火,但卻也沒有真正的拒絕。但是這廝讓鄭志龍不能忍受的是,他貪花好色便也罷了,自己買了十幾名美貌婢女送他,滿足他的嗜好,但是他卻將手伸到了自己的女兒身上。他利用出入鄭家后宅的便利誘奸了自己的女兒多次,不僅如此,他連自己納的小妾也都勾引了。鄭家的后宅簡直成了他的后宮。鄭志龍再有忍性也受不了這廝如此胡來。那天晚上,鄭志龍帶著人將楊義從自己的小妾的床上拖了出來,連同小妾梅芳一起丟到了餓了三天的獅子籠里。他站在籠子外邊,看著楊義驚駭大叫,光著身子在籠子里逃跑的樣子,聽著他大聲的求饒,說什么饒了他一命,他能幫自己當皇上之類的話,鄭志龍根本不屑一顧。沒有人敢羞辱他鄭志龍,敢在他面前放肆,包括楊義。
當然,楊義死了之后很長時間,鄭志龍心中都有些遺憾。這個人確實很厲害,他死了,自己失去了一個得力的幫手。很多事都沒人給自己拿主意了。而且這個楊義似乎真的有某種神奇的預知能力,他說的很多事都應驗了。時至今日,盡管鄭志龍嘴上強硬,但是心里還是有些后悔,當初是不是太過沖動了,不該那么草率的將他喂了獅子。
坐在亭中的鄭志龍回想著往事,竟然有些沉迷。直到他被亭子下方的叫聲驚醒。
“鄭翁,鄭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