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國東境。
一座城墻高達千米的龐大巨城巍然矗立在此。
城墻之上,是數之不盡的斑駁劍痕刀痕和箭枝劃過的痕跡。這些都是這座巨城抵御外敵時,所遺留下來的歷史。
這些痕跡,
就是這座巨城的勛章!
這座巨城,名為拒東城。
名字很普通,但也很直接。
顧名思義,這座城池建造的初衷,就是用來抵御大燕東邊的外敵——晉國!
拒東城也是晉國和燕國之間的唯一一道屏障,可以說,只要晉國得以攻破此城,他們的大軍就能長驅直入,直接兵臨大燕王都凌都城下。
高大千米的城墻之上,旌旗獵獵,狂風呼嘯。
一位位身著重甲的大燕士兵神色肅穆,在執行著戍邊的職責。他們是大燕的士兵,也是大燕的罪人。
因為他們每一個人,都參與了五年前跟隨叛軍首領蕭涯起兵攻打凌都城這一事件。
雖然當時的太子,如今的燕王蕭臨已經赦免了他們。
但死罪可免,活罪難逃。他們時至今日,依舊是戴罪之身。
直到一個月前,讓他們戴罪立功的機會,
終于來了!
一想到這兒,他們的目光就不由得聚集到了一位站在城跺上的青年。
這位青年身材挺拔,劍眉星目,五官俊朗,一襲青色長衫,身負雙劍,站在城跺之上負手而立,靜靜的望著遠方。
此人,正是云飛齊!
如果按照大燕年號來算的話,現在正是平天二年秋。
也就是,蕭臨成為燕王,執政的第二年。
云飛齊腳下的,是拒東城,是很久以前為了抵御晉國大軍而建造的巨城。
但是他一個月前來這兒,為的不是抵御,
而是征伐!
蕭臨執政的第一年,朝堂之上就是一陣翻天覆地。
他在親自臨朝的第一天,就直接當著文武百官的面,直接說明了自己的志向。
本王,
要一掃天下,蕩平十五國,建立大一統的大燕皇朝。
不想,不愿,不敢戰的大臣,
那就滾蛋!
那一日,朝堂之上足足喧鬧了半日。
但最終的結果,
是當日可以踏進余慶殿內參與早朝的一百八十五名官員。
被罷免了九十三名!
包括那一名位列三公之一的李姓一品大員!
蕭臨以雷霆手段震懾了所有人,不僅如此,所有有可能造成朝堂不穩的因素,當晚都被云飛齊踏入家門,用手中的雙劍給消滅了。
所以這一次大變革,對燕國毫無惡劣影響。
有人下去了,
自然有一大堆更有能力,更有野心,更年輕的人上來!
那一年,
燕國上下都只為了一件事而忙碌。
舉兵伐晉!
舊燕王蕭哲汗沒能帶領燕國征伐天下,但是他在位的數十年,已然為燕國創造了所有征伐天下的條件。
萬事俱備,
只差一戰!
而云飛齊來這里,就是為了這一戰!
“徐洋?!”
云飛齊突然大聲喝道。
“末將在!”
一位身著玄色重甲的年輕小將來到他身前,恭敬的喊道。
容不得他不恭敬,眼前這位可是如今大燕的絕對新貴。
在新燕王繼位之后,原先的兵部尚書正值壯年,卻突然詭異的告病辭官。
頂替而上的,就是眼前這位看起來不過二十出頭的青年。
整個大燕朝堂,最年輕的二品大員!
并且還不僅僅如此,別看他現在身著一身青色長衫,并未著甲??纱舜螙|征伐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