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侖學府最東側,有一條連綿數十里的低矮山脈,一個個蜂窩狀的孔穴居于其上。
每個孔穴之外,都有一個不過數米見方的云臺,不少弟子正端坐其上,打坐修煉。
此處,乃是那些低階學員所住的宿舍所在。
十數萬學員之中,倒有九成都居于此地。
一路行來,宋公明頻頻駐足,和人寒暄問候,和身后悶葫蘆般的李東碧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這一耽擱,從山腳走到自家居所,足足走了一個多時辰。
兩人原本便是好友,居所就在隔壁,李東碧也不回去,跟著宋公明鉆入了他家,悶悶的坐在一旁發呆。
宋公明早已習慣,也不去管他,自顧自的翻出了一本厚厚的冊子,在上面細細的涂寫了起來。
這冊子上,每一頁都密密麻麻的記載一個個人名,之后還有性格特寫、言談概要、興趣愛好等等摘要。
孫邈的名字,原本便在冊子上,后頭的備注足有近千字,宋公明琢磨了一下,又在后頭細細的添上了百余字。
而后,他又翻開新頁,將今日剛結識的幾位豪門子弟的名字添了上去。
雖然都只是初次見面,交談也不過寥寥數語,但他依舊能將得到的訊息整理的井井有條,并對他們的性格、愛好逐一分析。
最終,他才在新頁上鄭重的寫下了兩個大字——趙乾。
最后一勾寫下,宋公明猶豫了一下,還是在前頭加上了吾師兩字,但后面的備注卻遲遲未能落筆,而是冥思苦想起來。
短短半日時光,這位昆侖五害之首、出了名的紈绔子弟給了他太大的沖擊,以宋公明的心性,都一時有些恍惚。
關鍵是,此人竟然給他一種看之不透的玄妙感覺,乃是宋公明生平僅見。
要知道,這種感覺,就算是在梁山那位智謀無雙的吳庸老祖身上都難以找到。
識人辨人,乃是宋公明的天賦本能,也是他賴以生存還能交游廣闊的最大利器,這還是首次在某個人身上失效...
一個十來歲的少年,竟然是一位丹學大師,至少是理論大師,能令孫邈仙匠刮目相看。
這么看來,之前傳言其和人辯論制符理論大獲全勝,差點沒把堂堂符修仙匠氣的走火入魔一事,也是真的了?
先不說別的,無論是丹學還是符學,都足夠人鉆研一生。
趙乾才多大年紀?竟然雙學兼通,哪怕只是理論大師,這天賦該妖孽到什么地步?
最后小半天的交談,此人言談有理有據,心思細膩,在他面前,就連宋公明都有種每個小心思都赤裸裸的暴露在陽光下的感覺。
這樣一個人,哪怕仙根低劣,無法修行,但又怎會真是傳說中的紈绔子弟?
宋公明始終不知該如何落筆,嘆了口氣,剛想把筆放下,一旁,李東碧終于開口道:
“公明大哥,明日我準備再去拜見師...師尊,求他能收我在身邊修行...”
“嗯?”宋公明微微一愣,奇道:“之前拉你拜師時,我見你似乎還有些不情不愿,怎么忽然又出此言?”
李東碧歪著腦袋細細想了想,道:“之前是之前,只怪世人多偏見,敗壞了師尊的名聲,讓我也有些先入為主了...
但所謂達者為師,師尊在丹學理論上的知識,確實令我望塵莫及...
譬如之前他考較我時,光是一味枯榮草,他便說出了七十三種配方,每種都有理有據,而據我所知,如今仙庭有所記載的,不過四十一種而已。
還有那個洗神丹的方子,主材竟然有七種替代之物...”
一提起心愛的丹學來,李東碧哪里還有半點悶包的樣子,師尊二字越叫越順嘴,越說,雙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