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葉逸出塵不凡,侃侃奇談,頗有才學的,怎么住在這種地方,這兩串臘肉鐵定打水漂了,王不二心里想著。
“無須客氣,倒是小葉啊!你怎么住的地方……如此簡陋?”
“學生無德,不敢高居雅堂,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多謝先生關心。”
“好,好,好一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如此心境才學,怪不得能念出《陋室銘》此等托物言志銘文。”王不二贊葉逸一句,話鋒一轉,“這文可是你親筆所寫?”
“額!不知先生是何意?”葉逸不好意思冒名頂替。
“說來慚愧,其實這篇陋室銘老夫在幾年前已銘刻于寒舍,只是羞于公諸于世,怕人笑話陋室簡陋丟人現眼。”
“今日從云嵩等小頑童那得知陋室銘被人宣揚,并獲得諸多贊譽美名,老夫倍感臉上有光。”
“只是你這小頑皮,可真不夠厚道啊!竊老夫銘文,卻不報老夫名號。”
“莫非你是要占為己有,給自己臉上添光彩嗎?”王不二佯裝大怒,眼神卻一直都小心翼翼的盯著葉逸。
如果這銘文是葉逸摘自不知名的書籍,他也可以說是他所寫。
在古代的社會,可沒有互聯網的百科那么齊全,是不是盜竊的詩文一搜便知。
在古代某些經典詩文若沒有經過世人的傳頌,幾乎就會在不知名的書籍中,隨著時間的流逝,默默無聞的消失在歷史長河,最終湮滅。
幸運點的詩文就會被人發現詩文的巧妙,被人從中摘取,并以自己的名字來傳揚四方,以達到天下皆知,名揚海內的效果。
這類人,任何一個時代都比比皆是,例如盛唐時期與李白等人并稱“仙宗十友”的宋之問就為了一首《代悲白頭翁》親自殺死了他的外甥劉希夷,然后換他的名字把詩公諸于世。
還有南宋何法盛,明朝桌明卿等人。
只是讓葉逸想不到的是王不二這老家伙竟然這么臭不要臉。
登門過來就是為了告訴他這《陋室銘》是他寫的,欲要鳩占鵲巢,據為己有。真是為老不尊,不知羞恥,臭不要臉。
他這名副其實的地球文明傳承接班人的身份都不好意思跟別人說《陋室銘》是他葉逸所寫,這老家伙竟然張口就厚顏無恥的說是他寫,而且還說葉逸竊取他的銘文,是可忍,孰不可忍。
“先生,您真臭不要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