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蘇奕歡與陳藝異口同聲阻止。
葉逸一愣,看向蘇奕歡帶著不解的神色。
蘇奕歡微微搖頭,嘆了一聲道“我剛才跟你說過這書局其實就是因為一樁生意開的,哪怕這書局一直在虧損,我們也堅持著沒有關門……”
“為何?”葉逸真的懵了,這都虧本了是什么令他們這么頑強的堅持著?
“你且跟我到閣樓來。”
蘇奕歡帶著葉逸往階梯處走去,書局上面還有個閣樓,閣樓陽臺正對著秦淮河,是欣賞美景的絕佳之地。
蘇奕歡讓陳藝泡來一壺茶,茶香四溢,葉逸忍不住喝下一杯,入口濃香,雖有些澀,但入喉卻甘。
葉逸忍不住贊道“好茶。”
蘇奕歡笑道“三月的春茶,放在這夏日再好不過了。”
“既有好茶,想來必然也有好的故事,我對奕歡姑娘你所說的那筆生意挺好奇的。”葉逸進入主題。
既有心幫忙蘇奕歡打理這書局,他就做好萬全的準備。
蘇奕歡抿了一小口茶,眼神看向秦淮河外……
河邊停滿了船只,大小各異,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這些船只幾乎都掛著紅燈籠,雕龍畫鳳,好生豪華。
只是如此盛況,卻出奇的安靜,令人覺得有些不適。
蘇奕歡開始把這筆生意說了出來。
二十五年前,她的父親蘇銘耀只身一人來到蘇州城,那時的他跟別的年輕人一樣,滿懷夢想,竭盡全力就為了科舉榜上有名。
奈何無緣上榜,心灰意冷之下他棄筆從商,開始在蘇州城打拼生意。
一開始只是小打小鬧,后來逐漸的在蘇州城站穩了腳跟。
打拼七年有余,蘇銘耀很想把生意開進楚都,只是楚都關系錯綜復雜,本地勢力根深蒂固,以蘇家的能耐很難在楚都站穩腳跟。
為此,蘇銘耀多方求助朋友。
這時,一名叫趙語儒的男人找上了蘇銘耀,發現,兩人曾在多年前進京趕考,曾一同在一座破舊書局避雨。
趙語儒承了蘇銘耀一個燒餅之恩,得知蘇銘耀想在楚都開展生意,于是便出手相助了蘇銘耀。
蘇銘耀有了趙語儒的幫助,生意延伸到了楚都,逐漸的蘇家染布坊在趙語儒的相助下,獲得了王室進選上好綢緞的首選。
趙語儒看蘇銘耀賺了不少,而他是一名讀書人,他要的只是功名聲望,至于錢財,他則視為身外之物。
為此,趙語儒提出希望蘇銘耀幫助他宣揚美名,傳播他的詩集等。
蘇銘耀自然應承,并承諾開一家書局,主要宣傳他的詩集美名,并取名“念語書局”,意兩人兄弟情深,時刻念掛。
趙語儒確實有才華,在蘇家的宣傳下,他的名氣開始在蘇州城,乃至杭州等繁華花柳之地都開始聲名遠揚。
趙語儒在朝廷也頗得皇上青睞,地位水漲船高,常年伴隨圣上四處游玩,留下了不少膾炙人口的詩文。
以前趙語儒常常游玩秦淮河,風流之名人盡皆知,更知這一家“念語書局”有他的詩集大全,多數才子文人都會常來借閱或者購買。
后來蘇銘耀出意外死了之后,趙語儒也就不再來蘇州城。
人走茶涼,趙語儒不來了,念語書局自然也就沒什么名聲了,以至于后學根本不知道這里有個書局。
“那這念語書局的名字,是改不得了?”葉逸微微皺眉。
“哎!我也不知道怎么辦好。”蘇奕歡嘆了一聲。
說到底她只是個十六歲碧玉年華的小姑娘罷了。
葉逸說道“其實我想說吧這趙語儒是皇上身邊的大紅人,公務繁忙,應該不會多想起這書局。”
“所以改個名字,未嘗不是個出路。”
“畢竟誰的銀子都不是大水推來的,一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