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正道冷冷的哼了一聲,一揮衣袖,帶著眾人齊齊走進了金山寺。
進入金山寺后,在門邊正有兩名和尚端著兩個功德箱,左邊的功德箱呈現金黃色,右邊的功德箱是紅色。
只見張正道等人進來后都齊齊掏出一錠大元寶,走向左邊功德箱,然后投入進去。
端著功德箱的和尚,端箱,躬身謝禮,道“多謝施主,阿彌陀佛。”
眾人依次投進去十兩銀子,一番下來足有八十兩,葉逸頗為感慨的看著這群人,他們也太闊綽了吧?出手就是十兩銀子?這要是一些寒門學子,豈不是要在這大門前丟人了?
葉逸有些好奇紅色的功德箱里面是什么,莫非……那是投文錢的功德箱不成?
怎么現在的佛門圣地,都用這種辦法圈錢了?
轉爾葉逸想到二十一世紀的現代,那更是直接弄個什么魚池,功德池給世人,美其名曰投錢問財路,實則就是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投的越多他們就越開心。
不過倒也難怪,世上真正的得道高僧又能有幾個呢?某些披著和尚的袈裟做著某些不良勾當的人,也比比皆是,不必過于見怪。
在張正道等人進去后不久,又有一批學子前來,這批人的穿著樸素平凡,對比張正道等人的華服綢緞,他們就顯得有些寒酸了。
只見他們進入寺廟后,有些肉疼的從懷里取出幾文錢來,在那兩名和尚有些不悅的神色下,投入了紅色的功德箱內。
“多謝施主……”
抬著紅色功德箱的和尚,連阿彌陀佛都懶得說了,就來句多謝施主。
那幾人臉色一紅,恨不得撒腿就離開原地,實在是不好意思面對。
若非他們的學師趙語儒在這里開文會,他們是真的不愿出來,主要是出來一趟,至少花費一二兩,他們家境本就不富裕,雖然現在進士加身了,但還沒補缺空位,是沒有官位上的俸祿可領的。
只能說朝廷管他們飽飯,卻不管他們家里的情況。
當然!對比唐宋明朝的進士而言,在隋末的進士就是窮酸儒,不成官員,始終不得發揮所長之地。
每年全國上下選出的進士有上百人,能直接替補或者進入翰林院的除了學識還得有一定的身份背景,否則要想輪到他們至少得等個五六年這樣。
當然!好運的多走幾趟六部,或者其他的司衙,混個臉熟后可以由本部的最高領導向吏部舉薦,一般這種舉薦都能直接換個官位來當的。
像張正道這種富家子弟,他們才懶得去跑腿賣臉熟,反正他們不愁吃喝,有的是錢,考取功名不過是為了有功名在身,可以有高人一等的身份罷了。
要知道在這時候,人是有分高低貴賤的,就好比務農的,經商的,等,對比士族而言,他們就是低賤的物種,因此在古代有士農工商的說法。
士族地位最高,至于務農的排在其次,不過是士族謀士提出來的一個排名,好讓務農的人自以為耕地種田是多么崇高榮耀的事情,更好的壓榨他們。
排名第三的是有手藝的人,這類人去到哪里都不愁吃喝。
至于排在最后的商人,那更是士族可隨意支配的錢財,只要你不聽話我就能讓你關門倒閉,因此,士農工商的排行,不無道理。
王大海看葉逸駐步觀察許久,忍不住問道“公子,要進去了嗎?”
“進去吧!”
“那給……多少錢?”
“既然有求見于趙大學士,那就多給點吧!”
“多少?”
“一千兩吧!”葉逸難得闊綽。
主要是葉逸想求見趙語儒,總不能在文壇上直接問趙語儒他老丈人去哪里了吧?搞不好還會被人傳出趙語儒藏了他的老丈人,到時候趙語儒還不得恨死他。
現在給出一千兩,主要就是